存股
資產、負債邏輯跟一般企業不同!財務長教你看懂3大金融股財報,挖掘績優標的
撰文者:劉心陽
更新時間:2025-04-16
瀏覽數:11,315
資料來源:本刊資料
金融業的資產負債表相當獨特,不但負債、資產和一般企業左右顛倒,且會計項目名稱特別,負債佔總資產比率更是遠高於一般公司。由於金融業涵蓋範圍廣泛,包含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基金與資產管理業、金融科技、信託與租賃業等,各行業間的資產負債表間亦有差異,下面以業務最大宗的銀行業和保險業為例:
銀行業》3指標判別經營安全性
銀行業是指從事吸收存款、貸放款項、辦理匯兌、信託、信用卡等金融服務的行業,包含銀行機構、信用合作社等。簡述銀行資產與負債特性如下:
1.銀行資產
銀行業的資產項目以「放款」與「投資」為主,其中佔總資產比重最高(可達5成~6成)的項目叫做「貼現及放款」,包含:銀行買入匯款、貼現及透支(註1)、進出口押匯、擔保及無擔保放款等項目,是銀行主要收入來源。
放款是借錢給公司後定期收取利息;貼現是借款時先預扣一部分金額作為利息;透支則是給予貸款企業一定的信用額度作為周轉使用。
許多人認為,金融業坐擁精華地段不動產,堪稱地王,實力驚人,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金融業的「投資不動產」與「不動產及設備(原名固定資產)」合計比重都在5%以內,遠低於製造業「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動輒5成的水準。
2.銀行負債
負債部分,「存款及匯款」佔負債比重多半在6~8成之間。另外,其他負債項下會有一個「營業及負債準備」的特殊項目,這是因應法定提存準備金——銀行業在這部分的金額及比重多半不大,但是保險業與票券業要提存的金額就會相對較多。
對銀行來說,主要業務是「吸收外界的存款(負債)」,再「貸放出去(資產)」,為了讓從外界借來的資金能夠盡可能的貸放出去,高負債比率(=負債÷資產)是一種必然,所以它的資產負債表呈現出「負債遠高於股東權益、資產以貸款為主」的特點。
有鑑於銀行業高負債比的特質,金融主管機關明定多項指標,像是「資本適足率(BIS)高、逾期放款比率低,以及備抵呆帳覆蓋率高」等,確保銀行最基本的安全體質(詳見表1),3指標說明如下:
指標1》資本適足率
資本適足率是資本淨值與其風險性資產之間的比率關係,顯示風險的承受能力。由於銀行高負債率與高槓桿經營的行業特性,倘若自有資本偏低,很容易就會虧光淨值。因此,兩家銀行如果風險性資產相同,但自有資本較高者,BIS的分子較大、比率較高,體質也愈穩健,愈能對抗市場系統性風險。所以要提高BIS,通常就是要銀行辦理增資,提高資本(註2)。
依「銀行資本適足性及資本等級管理辦法」規定,台灣銀行的資本適足率應達10.5%。如果想要找到各銀行的BIS 值,可到各銀行財務報表附註當中尋找,或前往金管會銀行局網站的「金融統計」頁面查詢。
指標2》逾期放款比率
逾期放款比率(簡稱「逾放比率」)統計未正常繳息的放款佔總放款比率,顯示客戶無力償還的情況,是評估銀行放款品質的重要指標,通常愈低愈好。
銀行業如果授信呆帳沒有清理乾淨,淨值是毫無參考價值的。例如如果某家銀行資本額100億元,但是總放款1,000億元當中,呆帳卻達300億元,此時這家銀行即便全數打消呆帳,淨值賠光都還不夠。
因此,投資金融股時,必須先看這家銀行呆帳的逾期放款比率還有多少?如果低於3%以下,才能信賴它的每股淨值。如果銀行的逾期放款比率還是動輒5%以上,表示還有一堆呆帳等著打,每股淨值也不是真的。更糟糕的是,未來幾年的獲利,大概都會被打消呆帳的損失所侵蝕。
指標3》備抵呆帳覆蓋率
備抵呆帳覆蓋率(又稱「逾期放款覆蓋率」),是指銀行為了呆帳預作多少準備,備抵呆帳覆蓋率愈高,顯示銀行承受呆帳的能力愈強,愈安全。
保險業》留意公司運用保費獲利方式
保險業是指以經營保險為業的機構,其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透過收取保險費,承擔被保險人因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不過,保險公司雖然是保存戶的險,本身的經營模式也是充滿風險。畢竟人算不如天算,理賠金額可能突然暴增。就像2020年~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產險業者因為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慘賠2,700億元,賠光20年獲利。只好緊急增資超過1,500億元,達到法令要求。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