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型基金是現在最熱門商品,目前境內與境外債券型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已超過新台幣1兆8,000億元,多數是最近幾年暴增的。而且,債券型基金類型也變多,除傳統的公債、全球債,高收益債、新興債等基金也如雨後春筍冒出,挑債券型基金的眉角不比股票型基金少。該怎麼挑?以下透過常見問題,一一解惑。
【Q22】債券型基金是不是挑配息率愈高的愈好?
A:很多投資人都將配息率當作挑選債券型基金的重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這樣的作法並不妥當。因為配息率並不是衡量債券型基金的最好指標,尤其如果你是非常著重報酬穩定性的投資者,光由配息率的角度來挑選,很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落得贏了配息,卻輸了總報酬率(基金配息的來源可能涉及本金),甚至虧本的結果。
此話怎說?這得從什麼是債券說起。所謂「債券」,其實就是一種「借據」, 發行者為公司企業、政府或是政府旗下機構,他們發行債券主要是為了向投資大眾募集資金,而投資人購買債券,就等於借了一筆本金給發行者,發行者則承諾在債券到期日時,將本金歸還給投資人,同時在這借款期間,發行者必須按期付利息給投資人。
債券利息的高低,主要與發行者的信用評等、債券存續期間長短有關。通常評等較低的發行者、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所給的利息比較高,因為評等較低的債券發行者需要支付較高的票面利率來吸引投資人,並作為投資者承擔額外風險所應獲得的補償。同樣地,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因為承擔的風險比存續期間短的債券高,也必須提供較高利率來吸引投資人願意承擔風險買進持有。
發債公司財務體質差 只好用高報酬吸引資金
換句話說,當債券型基金能提供較高配息率(如高收益債券型基金配息率高於全球債),或者同類型債券基金中有部分基金配息率高於其他基金(如A高收益債基金配息率高於B高收益債基金),通常是投資標的的平均信用品質較低、或是持有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標的。這容易讓投資人暴露在2大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