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接觸了基金投資,讓柯以柔對於金錢的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我覺得投資基金後,降低我購買東西的物欲,以前我很愛買東西,因為以前沒有重心,所以會一直想去買東西,像我現在就覺得我人生有更大的目標,漸漸看的路會比較長遠,我買的東西就變得比較大,像是房子。」
就如同很多女性渴望擁有「自己的家」,早在二○○六年,柯以柔就曾經興起買房的念頭,但是父母覺得她當時收入不穩定,堅決反對她買房,「爸媽不希望我背房貸這麼辛苦,他們就說你先拿個三百萬元出來再買,我那時候連第一桶金都沒有,哪來的三百萬元!我也很聽話沒有買,就用租的。」
因為當時接了三立電視台的主持工作,柯以柔也就近在內湖區租房子,但是自從二○○七年存到第一桶金,並且在基金上獲利後,買房念頭就益發強烈,二○○八年她就決定用這段時間努力工作與靠基金獲利存到的頭期款,買了與租屋處相同社區的中古屋。
二○○八年初,她以一坪二十三萬元的價格,買下基河國宅三房兩廳的三十五坪中古屋,看重國宅有附屬的車位可以抽籤,對當時經濟拮据的她來講是一大利多,因為要自住,所以花了八十萬元裝潢,沒想到這間房子讓她幸運躲過金融風暴,「因為是第一次買房子,而且我買的是陽春格局、坪數是社區最小的,沒裝潢根本不能住人,那時候我想說自己簡單裝潢,沒有經驗,(沒料到)裝潢會花這麼多錢,那時手上只有五十萬元現金,因為(裝潢錢)不夠,就把股票賣了,就這樣剛好被我躲過了二○○八年的金融風暴!」
她,晉升成房產投資客
把買房當儲蓄,並善用租金補貼房貸 不讓還本息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
二○○九年時,景氣仍然低迷,政府祭出二次優惠房貸,條件寬鬆,沒限制是首購族才能申辦,利率也低於第一間房,於是她興起買第二間房作投資的念頭。受限於預算,柯以柔看上一間松山車站附近的十四坪中古小套房,一房一廳一衛還有陽台,決定以每坪三十萬元買進。因為中古小套房的貸款成數較低,大約僅六成,她算算手上的積蓄,仍不夠負擔頭期款,因此她把剩下一部分的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贖回,拿去補足房子的頭期款,「那間套房我在兩年後以六百萬元賣掉獲利了結,淨賺了一百多萬元,我算是以小搏大啦!」。
這兩間房,第一間房本利均攤,每個月要付三萬多元的貸款。二○○九年買的小套房運用寬限期(編按:貸款政策時有變動,目前銀行對於第二間房的房貸不給予「繳息不還本」的寬限期),每個月只繳二千六百元的利息,她以每月一萬元出租,運用租金來補貼房貸轉為正的現金流,「以前一開始做房地產時想法很單純,只是想趕快把貸款還完,不是想說要用它來投資理財,但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過程,我的操作模式才愈來愈精進!」
二○一○年,第一間房住了兩年後,因為長期跑外景節目,在家時間並不長,加上當時有養狗,柯以柔決定搬回去汐止與父母同住,當時她每個月還必需繳交將近三萬元的貸款,兩間房每月共收取租金三萬元,剛好用租金來繳交房貸,減輕了不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