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想過,「有一天我賺夠錢,就要退休享受人生。」但是,賺夠錢?多少才算夠?這是大多數人的理財盲點,就是用一個抽象的概念「賺夠錢」、「享受人生」做為目標,這樣的目標,不具體且不明確,既不知該如何做起,更不知道中途要如何檢視成效。
《Smart智富》月刊讀者陳金鐘,就是這樣的個案,他在2009年參加理財健診,當時已經擁有1間台北縣的中古屋,還有貸款尚未繳清,他希望能盡快還完貸款、存錢整修舊屋、存子女教育金。
觀察他的理財目標,像是「盡快還完房貸」、「為小孩準備到大學的教育金」,就是不夠明確,以至於剛開始興致勃勃,但時間一久,就陷入迷茫,可能缺乏繼續努力存錢的動機而再度亂花錢,或者不明白進度已落後,需要改善理財計畫。
內容愈具體,達成率愈高
設定目標為什麼這麼重要?很簡單,假設你只想著「我要存一筆錢」,可能過了5年還是在原地踏步;但如果你想的是「1年後我要存10萬元到歐洲旅行」這樣的具體內容,絕對很容易做到。
歐洲理財大師,同時也是暢銷書《35歲開始,不再為錢工作》(編按:原書名《經濟蕭條中:7年賺到15,000,000》)作者柏竇‧薛佛(Bodo Schäfer)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理財目標,他說,生活如同網路購物,我們向網路公司下訂單時,一定要明確提出自己要買的東西是什麼;同樣地,我們想獲得多少財富,也要訂出確實的時間與金額。
上班族可能會覺得,憑自己的薪水,距離致富的夢想實在太遙遠,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始前進,薛佛教你追求財務夢想的3階段計畫:
解套法則:
1.先存「財務保障」,應付生活急用
財務保障算式:每月基本生活開銷____元 × ____月 = 財務保障___元
所謂的財務保障,是指主要收入來源中斷後,足以維持基本生活開銷的費用。要準備多少錢?薛佛指出,這要取決你需要多少安全感以及樂觀程度;先算出你每個月的開銷金額,接著假設失業之後,需要幾個月重新找到工作?再將兩者相乘,就是你現在所需要的財務保障。一般人通常是設定6個月到1年,若設太短,風險高;若設太長,則不容易達到,且會閒置太多資金。
目標愈小,愈快達成
他指出,擁有了這筆錢,就可以在基本生活不受影響的狀況下,找到下一份收入來源,無須與現實妥協。在沒有失業的狀況下,這份積蓄也可以讓你感到有保障。有人可能會覺得,每月結餘所剩無幾,要存到這筆錢實在太難了。對此,薛佛提出一個加速存到錢的竅門:「目標愈小,愈快達成」。
譬如,A的月收入10萬元,每月開銷8萬元,而且生活品質絕不能打折,極度缺乏安全感的A,希望能有2年的財務保障金,所以需要存192萬元,要達到目標,A必須花8年才能完成,這種計畫,一定很快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