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張彼得對此心生疑慮,還是選擇相信對方,他指出,「如果以銀行徵信的角度評分,她可以說是一個最高授信分數的對象。」因為她不但是投信交易經理,擁有金融專業背景,丈夫還是外商證券台北分公司副總裁,同時也是一對小孩的母親。憑著相信「人性本善」、20年的交情,還有對方拍胸脯保證「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讓他乖乖掏錢出來。接下來,她又以類似的手法,繼續提出多家電子股、光電股的增資案,讓張彼得愈陷愈深。
就在張彼得47歲生日當天,他收到此生最難忘的「大禮」,楊娉婷涉嫌詐騙的事,已經在金融圈傳開來,朋友趕緊向熟識楊女的張彼得詢問是否有損失,這一刻,張彼得才發現自己麻煩大了。那天他撥了多次電話給楊娉婷,好不容易接通後,對方終於招認,「我以前跟你講的話,統統都是騙你的,我現在已經快到檢察官那裡了。」接著,楊娉婷傳了一封道歉簡訊,一共有8個字:「我千千萬萬對不起」,張彼得算了算,前前後後匯出8,000萬元,這8個字,正好一個字1,000萬元。
楊娉婷運用的詐騙方式,就是典型的「龐茲騙局」,且期間長達6年之久,而張彼得就是在最後爆發前誤上了賊船。東窗事發後,張彼得分析,詐騙案能持續這麼久,主要有2個原因:
名詞解釋_龐茲騙局
1919年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龐茲(Charles Ponzi),以90天獲利50%的話術誘騙投資人。龐茲將新投資者的錢當作獲利,付給舊投資者,以取信於人,實際上根本沒做任何投資,數以萬計的人上當,經過1年多才被揭穿。此後類似形式的假投資,稱為龐茲騙局(或龐式騙局),通常到了後期,新投資者的資金不再足以支付舊投資者的獲利時,騙局就會崩塌。
1.利用人性貪念,被害人自動保密。在尋找受害人時,楊娉婷會採取這種說詞,「我們是好朋友才告訴你」、「如果這機會讓別人知道,很可能就會消失。」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萬中選一的幸運兒,因此也願意保密,降低受害人互通消息的機會。最誇張的是有個受害人根本不認識她,偶然聽到這個投資案,就跟著其他金控高層主管一起跳進去,把剛賣完房子的2,000萬元,全都送進別人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