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彼得說,都只怪自己一時心軟,明知這項投資沒有保障,仍然貿然出手,他消遣自己,「會變成怎樣我也不知道,不過這倒成了我每幾個月可以去上海玩一玩的理由。」同時也提醒投資人,除了自己,沒人會幫你省錢、賺錢;投資不是交朋友,做決定的時候,別讓人牽著鼻子走,必須靠自己判斷,三思後行,才能讓錢乖乖留在你身邊。
第3課》別被話術牽著走
對產品一知半解容易觸陷阱
有些金融商品,宣稱很安全,還可以讓你多賺一點,但這些商品光是說明書就讓你看不懂,銷售人員更是一問三不知,只會說「利率比較高」之類誘之以利的話術,卻對於潛藏風險絕口不提,通常這種金融商品,特別要小心。
張彼得舉了一個例子,2009年時,手上剛好有一筆閒置的美金,當時美元存款利息不到3%;為了每年多賺1%利息,他跟銀行買了年息4%、3年到期的摩根士丹利的公司債。這筆債券一度因為缺乏市場流動性,帳面價值縮水到原來的三分之二,幸好目前又漲了回來。只是,當時新台幣兌美元是32元,現在只剩約29元,如果他將美金換回新台幣,算來算去,結果還是賠了錢。
前一陣子,他又在中國的銀行,被推銷一種號稱高息的人民幣存款商品,理專告訴他,正常1年期存款利率約3.3%,而這項商品的利率高達5.2%,中途可解約。但是張彼得仔細看了條款,才發現這商品並不能解約,若要選擇可解約的方案,利率只剩4.8%;另外還有附帶條件,一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高於標準,當天的存款商品利息就不會算給投資人。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擔保本金,但不擔保利息的商品。
他提醒,只要超出正常報酬,一定帶有風險,這類商品通常會打著「保本高息」的口號,降低投資人戒心,切記熟讀產品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