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一件鉅額詐騙案震驚台灣投資界。一位知名外商銀行的投信交易室女經理楊娉婷,因為自己投資失利,背負鉅債,竟對金融與企業圈友人動起歪腦筋。她以自己能取得低價的上市櫃公司大股東轉讓的現金增資股為餌,吸引友人拿錢出來投資賺差價,實際上卻是把拿到的錢,挪來填補自己的資金缺口。
楊娉婷涉及的詐騙金額,一共高達64億元;61位受害人,不是富商名流,就是投資界高手。而張彼得,正是其中一位,在這樁案子,他賠上8,000萬元。
目前為創投公司老闆的張彼得,現年51歲,出身傳產家族,擁有台灣大學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MBA學歷,曾任外商銀行經理、香港美商證券財務顧問。投資領域遍及股市、房地產、保健食品與創投事業。在別人眼中是意氣風發的成功商業人士,卻也成為詐騙案的受害人,他感嘆,投資路上陷阱重重,連像他這種專業人士,都多次踩到地雷,損失慘重,因此他願意將自身的遭遇,分享給讀者,期望讀者在從事投資與理財時,要更加謹慎,不要讓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因為一時的貪念或輕忽而不見了,屆時可就後悔莫及。以下是根據張彼得投資受騙的過程,所歸納的3堂課:
第1課》別被貪念沖昏頭
看似愈穩賺,其實愈危險
張彼得回憶損失8,000萬元的那一次,他怎麼也不敢相信,居然會栽在一個認識20年朋友的手上。
那是2007年1月初,他手上正巧有一筆剛從股票獲利的閒錢,有一天突然接到楊娉婷的電話,聲稱可利用職務之便,幫他買進某檔營建股的現金增資股票,增資價每股55元,市價每股68.5元。也就是說,用增資價買進後,再轉手賣出,每張股票約可賺到新台幣1萬3,500元的差價;透過她,可以一次買到數百張,只要承擔約3、4週的時間風險,並讓她抽些佣金即可。不過,有個附帶條件:股票所有進出,必須使用她的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