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幹練、口齒伶俐,是很多人對陳斐娟的第一印象,也認為常在節目中與專家暢談股市投資經驗的她,投資理財應該幾乎都以股票為主,但她說:「我很少買股票,因為剛出社會,一次股市的賠錢經驗,讓我體會到『記者拿到的資訊,也不過就是散戶的前一手』,因此我只有很小部分的錢投資在股市,大部分的資產都在房地產上。而房地產,也讓我順利的在35歲前,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成功心法】
1.先儲蓄,再投資自己,累積第一桶金。
2.做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每年檢視,才能清楚了解資產變動狀況。
3.沿著交通動線買房子,並先想清楚,未來誰會想買這間房子?
◎投資觀念受母親影響
大部分資金置入房地產
她的買房之路,從31歲、1997年買下第1間套房開始,那時她以存款與家人資助的頭期款100萬元,買下大安區1間總價680萬元的13坪小套房。到2004年,因全台灣爆發SARS疫情,長久接觸投資理財的經驗告訴她「危機就是轉機」,於是她在內湖以每坪23萬元,買下50坪的3房產品,至今漲幅超過1倍。2008年,她又以570萬元,在捷運東湖站附近,買下18坪的2房產品,2年後以880萬元賣出,再購入南港地區的預售屋。
談起房市投資,總是格外熱切的陳斐娟說,這全都是受母親的影響,「不管是對金錢的看法,或是投資理財的觀念,母親都是影響我最深刻的人。」從小她在一個嚴格的教育環境下長大,因為母親是小學老師,相當重視孩子的教育,回家書包怎麼擺,衣服、鞋子該怎麼整理,都有她的要求。雖然父母都是老師,但家庭環境並不富裕,加上母親花很多錢讓她與姊妹們上才藝班,所以其他方面的花費就必須撙節。她說,自己從小就被教育,如果不是生活裡的必需品,就不要買。「孩童時期,當然會有很多想要的東西,會吵著要買,但母親會告訴我,這是你想要,卻不是你需要的。人世間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我們沒辦法一一滿足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應該去思考,這真的是你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