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移轉是有錢人關心的大事,每人每年有新台幣220萬元的免稅額度,可以隨意贈與給任何想給的對象,絕大多數的人都拿來贈與給小孩,但要不要給?又該怎麼給?若是走錯一步,好意的贈與也可能招來噩夢的懲罰。
近來社會新聞「媽寶」事件頻傳,富二代缺乏正確理財觀的揮霍行徑,讓許多家長對贈與心生畏怯。過去,利用分年贈與的免稅額度,一直是降低身後遺產總額的重要管道,但台灣遺贈稅自民國98年修法後,原本高掛的50%累進稅率同步下降至單一稅率10%,許多富爸爸、富媽媽很疑惑,現在還需不需要逐年贈與呢?
【理財規畫】
一、考量資產額、繼承順序與需求
贈與這把利器的確有利有弊,中國信託專家團隊建議,父母可以先評估贈與的需求,再來規畫如何興利防弊:
1.評估未來資產總額
目前遺產每人享有新台幣1,200萬元的免稅額,加上配偶、子女、喪葬費等扣除額,概略估算身後資產約達1,500萬至2,000萬元,才會有遺產稅課徵疑慮,假設現有資產扣除平均餘命所需的生活相關費用仍超過個人免稅額度,單就稅負成本考量,即可運用分年贈與方式來降低未來課稅遺產。
▲依個人遺產免稅額及扣除額判斷是否分年贈與
2.分析繼承系統表
依民法1138條的規定:法定繼承人有4個順位,分別是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及祖父母,並由配偶與各順位共同繼承。在第1順位中又採均分概念,除非家中只有獨生子或獨生女,否則一定會面臨分配的難題,在台灣,即便預立遺囑仍有特留分要克服,因此,從個人期望的角度,若有特定財產分配對象的考量,比如希望多分一點財產給較孝順的孩子,就可透過贈與在生前分配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