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投資本金僅40萬元,就賠掉7萬、8萬元,是近2個月的薪水。基泰營造倒閉也讓我很意外呀(編按:基泰於2009年下櫃)!基泰營造在倒閉前的前5年都還有配息,每年都能配個0.48元∼1.7元,股價大多數時間也都在8元∼12元,但還是在景氣循環及工程款無法順利收回的影響下出問題,還是倒了,能怎麼辦呢?
我後來就決定,每一檔股票只放進自己安心、會讓我覺得「舒適」的金額。大家常聽到投資基金的警言「投資一定有風險」這句話是真的,無論對投資標的多了解,事情的變化總是無法掌握。當決定投資一檔金融商品時,就要有錢拿不回來的心理建設。我是說心理建設,而不是不想拿回來喔。以我來說,原則上,單一標的我只願意賠1年的年薪,以目前年薪大約50萬元計,那我就最多只會投資50萬元。
投資不該影響到生活所需資金
閒置資金才可作為投資用途
在理財投資的過程中,錢就是膽,投資不該影響到生活所需的資金。所以,我的資金控管是從「源頭控管」,也就是扣除提前留下來的預備金後,剩餘的閒置資金才可作為投資用途,也因此可以永遠100%持股。
當然資訊程度的不同,會影響舒適度,例如,我是銀行業出身,對整體金融產業政策、營運較為了解,自然會放大對金融股的投資額度。所以,對我來說,每個標的都會因為研究及資訊來源的廣度、深度,而有不一樣的「安心」舒適度。當然,這個舒適度會隨著投資本金的放大,而稍有調整。
2014年讓我最傻眼的F-再生,也是我近年來虧損百分比最多的投資決策。(編按:星大在87元買進,在68.1元、72.7元分別賣出,損失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