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持有至今年6月,羅仲良在社群媒體的討論中發現了寶雅獲利背後的經營問題,其中他認為最嚴重的便是寶雅因近年快速展店,人才培訓卻跟不上展店的腳步,造成許多新店存有人事問題,例如店長的能力參差不齊。羅仲良進而查詢寶雅分店數的實際狀況,發現展店進度確實嚴重落後,只達原訂計畫的20%。如此一來,原本持股的理由消失,也就不留戀地直接賣出。
3.出現不確定因素
當公司的基本面出現疑慮時,理應確實查證,但若經過查證後仍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也是可賣出的時機。例如羅仲良曾3度進出鑫永銓(2114),當初認為它未來成長性高,且主要產品輸送帶具競爭力,獲利也相對穩定。便於2012年10月首次買入,無奈在2013年8月因同業競爭和營收衰退出場。之後再度看好,於2013年12月第2次進場,卻因當時股價陷入盤整,找不出背後原因,在2014年2月初賣掉。2月底股價脫離膠著,他重新買進,最後由於主要獲利產品的產能接近滿載,且鑫永銓推出的新品未來前景不明確,短期內看不出成果,於2014年10月陸續賣出,連同股利獲利420萬元(詳見圖2)。
他指出不要害怕賣錯,未來繼續尋找其他個股,一定也會出現獲利的機會。對自己的股票寬容,但市場卻不會對它寬容,與其猜測未來是否會轉好,不如在發現問題時,就第一時間處置。
每次賣股後確實檢討投資過程
持續增進自身投資能力
另外,羅仲良買進前會做大量的功課與研究,才決定是否購入,賣出的時候也是相同的道理,應要有明確的理由再做出判斷。他表示,許多人會設下紀律,依虧損的比率決定是否賣出,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這麼做,「如果你沒有一個可靠的方法或理由,賠多少就賣出這樣很奇怪。不應該為了遵守紀律而遵守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