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正處於一個以全球為規模的超大型金融實驗室裡面嗎?不要懷疑!
你、我都處在這個超大型的貨幣實驗室當中,進行一場前所未見、名為「負利率」的實驗。這場實驗,始自歐洲,最近加入的主要經濟大國則是日本,也是亞洲第1個實施負利率的經濟體。
什麼是「負利率」?簡單說,就是你把存款放在銀行,不但無息可領,還要貼錢給銀行,這是「存款負利率」。譬如目前日本金融機構轉存至央行的超額準備金,必須給予日本央行0.1%的利息,理論上來說,因為銀行要付利息給央行,所以銀行應該也要向存戶收取利息;不過實務上,絕大多數的日本銀行業者目前還不敢得罪客戶,因此變通的做法是「存款零利息」。但若日本央行持續擴大負利率,銀行是否能持續吸收利差損失?不無疑問。
相對於存款負利率,更特殊的就是「貸款負利率」,也就是說,你跟銀行借錢,不但不需要付利息給銀行,還可以從銀行拿到利息補貼。譬如丹麥,已有借款人從該國銀行Danske Bank拿到利率為負0.0172%的貸款,雖然申貸時要付手續費,但此後,銀行每月要付利息給借款人。在貸款負利率的狀況下,缺錢想借錢的人應該很開心,但別高興太早,銀行怎麼可能做虧本生意?若銀行實施貸款負利率,就會更嚴格篩選客戶;換言之,想向銀行借到零利率或負利率的資金,將是難上加難。
為將銀行存款擠回市場流通
全球23國家加入負利率行列
截至2016年3月,全球已有23個國家實施負利率,其經濟規模(國內生產毛額,GDP)就占了全球將近25%,負利率已成為全球性的金融救經濟手段。為什麼歐、日央行會做出這種完全違背人類金融發展史的新創舉?細究其背後意圖,就是投資不足。
每當過去發生這種狀況,就是國家以公部門來舉債大舉投資,以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但眼下的狀況是,大多數國家都已債台高築,難以再擴大支出,因此寄望於民間投資,央行期望透過擴張性政策的方案,讓更多的資金流通到市面上以拯救經濟,避免陷入所謂的低通貨膨脹、低經濟成長,或更甚者是通貨緊縮的窘境。
所謂擴張性政策的方案,常規上的做法:第1個是調控利率─降息;第2個則是增加貨幣供給─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透過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讓金融機構能將資金放貸給民間企業進行投資,拯救疲態盡顯的經濟成長狀況。
AIA Capital 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近年來各國政府救經濟的流程大約如下:首先,是降息,透過降息讓資金回到市面上,刺激成長;但當利息已經趨近於零時,央行只好直接印鈔票,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去買入有價證券,包含債券等,即所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