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禹安本人更是省到極致,當時每天餐費幾乎都在100元以內,早餐和午餐只吃一個早餐店的30元漢堡,真的餓到不行時,才會再買一個45元的菜飯便當。
許多人存不了錢,就是因為對數字沒概念,而忽視小筆花費的重要性。
除了飲食之外,禹安為了省下更多錢,租屋也是選擇租金比較便宜的頂樓加蓋,夏天溫度時常超過30度,整個頂加就像三溫暖一樣,但禹安仍堅持不開冷氣。租屋處的冰箱也形同虛設,就怕插了電後會不小心亂買東西。
被問到是否真有必要省成這樣?禹安坦然的說,「當時只覺得寧可辛苦一陣子也不要辛苦一輩子,因此錢能不花就不花,拚命以存到第一桶金為目標。」在小兩口的努力之下,禹安和老婆的儲蓄率超過5成,兩人月薪加起來約莫8萬元,每月卻都能存下近4萬2,000元,因此才2年,禹安和老婆就已經存到人生中的第一筆100萬元。
然而光靠省錢,就算每年存50萬元,10年也不過才500萬元,而且每天都只吃兩餐果腹也並非長久之計。因此,禹安不斷研究加速資產累積的方法,直到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學到「與其縮衣節食,不如想辦法賺更多錢」的觀念,決心拿出120萬元的存款投入股市。
2007年禹安持續買進台塑(1301)、鴻海(2317)和台積電(2330)等產業龍頭股,沒想到隔年即遭遇金融海嘯,最慘的時候資產曾縮水至40萬元,但禹安心想,「我買的都是龍頭股,如果連這些公司都完蛋,台灣也完蛋了吧?」果不其然,在熬過金融海嘯後,這些股票全都漲回來了。
先買小房再換大房
不僅省下租金,還賺進價差
除了存股之外,禹安也在2010年和老婆結婚後,將度蜜月的錢省下來,並趁著婚假到處看房子。夫妻倆精算自己的貸款能力後,決定拿出150萬元,扣掉裝潢費50萬元,剩下100萬元作為頭期款,以貸款8成來看,最多可以買到總價500萬元的物件。
最後,兩人在紅樹林站買下總價485萬元的小套房。許多親戚朋友疑惑的是,為什麼不一次買到3房?禹安認為一來兩人住室內15坪的小套房就很夠了;二來如果買到3房,每月房貸金額會變高,可用來投入股市的資金就會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