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阿財夜市的雞排攤老闆,生意還算不錯,可供一家人餬口。然而好景不常,鄰居阿豪也在阿財夜市賣起了雞排,售價更便宜。老王很擔心,但是觀察了幾個月,發現自己的生意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甚至比阿豪雞排生意更好,老王也就放心了。
過了幾個月後,奇蹟發生了,阿豪竟然開一台全新的跑車來賣雞排!老王忿忿不平地想著:阿豪一定是兼職賣毒品!又過了幾年,更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阿豪竟然全家搬到帝寶去了!老王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並不單純。究竟,阿豪雞排隱藏著什麼驚人的祕密呢?
不管是開店做生意,或是經營一家公司,收入愈多,就代表賺到的錢愈多嗎?報紙總是充斥著「某某公司營收又創新高」等令人振奮的新聞,但股價卻不一定跟著漲。我們來看個例子:
觸控面板廠勝華(2384)在2011年以低價搶下觸控面板龍頭廠F-TPK(3673)的蘋果(Apple)訂單,並於2011年第4季創下營收歷史新高,報紙也以聳動標題報導。然而財報公布後,專家們眼鏡沒有跌破,反而是下巴掉了下來;這一季,勝華虧損新台幣22億元,創下歷史最差紀錄,股價也跟著一路破底。
為什麼勝華的營收創新高,虧損也跟著創新高呢?答案是勝華產品的「利潤」太低了,做一個賠一個,當然陷入嚴重虧損。
利潤才是做生意賺不賺錢的關鍵。要衡量利潤,我們會用「利潤比率」,也就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這3個數字:
◎毛利率 → 可看出公司產品本身的競爭力
◎營業利益率 → 顯示公司本業的經營狀況
◎淨利率 → 呈現公司最終的獲利情形
毛利率》了解公司產品競爭力
如果1份雞排賣50元,每個月賣出1,000片,雞排攤的營收是5萬元。扣掉製作雞排的相關成本2萬元,那麼這個雞排攤1個月的毛利就是3萬元。
簡單來說,毛利就是營業收入(以下簡稱營收)減去營業成本後的金額;而毛利占公司營收的比重,就是毛利率了。
其中,營業成本是與產品直接相關的支出,像是原料成本、設備折舊成本、工廠員工薪資成本等。對一家雞排攤而言,營業成本則包括了雞肉成本、瓦斯費、油費、雞排攤設備折舊費、炸雞排員工薪水等。
製造業有高毛利,代表產品愈有競爭優勢
一般而言,製造業的成本占營收比重都很高,所以毛利率都偏低,尤其電子組裝廠如鴻海(2317)、緯創(3231)、英業達(2356)等更是普遍低於10%,甚至有「毛三到四」與「毛利小五郎」等戲謔稱號。
另一個極端就是軟體公司,如遊戲研發公司網龍(3083)、宇峻(3546)、傳奇(4994)等,毛利都超過80%,主因遊戲公司的花費都在研發費用,營業成本占營收比重都不高。
毛利率是評估製造業「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數值,誰有較高的毛利率,就代表誰擁有產品競爭優勢。以蘋果鏡頭供應鏈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為例,大立光的毛利率一直以來都高於玉晶光,主因大立光製造鏡頭的良率高、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等,因此持續在蘋果鏡頭供應鏈領先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