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角形整理型態:三角形其實就是由一條下降壓力線與上升趨勢支撐線所連成的三角形(詳見圖2),這種型態通常代表短期趨勢不明,容易陷入操作困難的窘境。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耐心等候,等待三角形收斂後、股價帶量突破的趨勢出現。
3.M 頭與W底型態:M頭又叫「雙重頂」,是由2個高點和1個回檔的低點所組成(詳見圖3),通常是股價的高檔,即稱為頭部型態;相反地,W底又稱為「雙重底」,是由2個低點和1個反彈的高點組成(詳見圖4),通常是股價的低檔。
4. 區間型態:其實也跟三角形型態一樣,是由上下趨勢線所形成的區間,只是不像三角形型態的兩條線會愈來愈接近,而是呈現較開放的型態。當股價帶量突破上下趨勢線,才是走出區間整理的型態,帶量突破時是最好的進場點。
3.透過函數計算的技術指標
除了均線、型態之外,我一般會再加上KD(隨機指標)與MACD(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若是期權當沖,我會再加入RSI(相對強弱勢指標)。這3 個常用技術指標,我使用起來,分別有不同的意義,如下:
① KD:快速的指標。
② MACD:中期的指標。
③ RSI 指標:KD鈍化時參考,以預判接下來的走勢。
RSI 指標在50以上是屬於強勢的,50以下就是弱勢,RSI通常會比KD再領先個1、2步,當KD開始鈍化(80 以上),RSI指標如果往上走,表示KD的鈍化會持續下去,股價就會繼續往上驅動,但也因為RSI比較敏感,如果根據RSI來操作,會太過頻繁進出,技術面的術語叫做「雜訊過多」,所以,我一般是使用KD作為進出的依據,RSI只是用來輔助參考接下來的走勢。
籌碼面》可即時反映,應列為首要觀察重點
籌碼面也有數據,對我來說,我最重視、每天都會記錄的就是籌碼面數據,因為它往往不只即時反映股價的表現,甚至可以領先股價,讓我預知未來漲跌趨勢,例如外資期貨未平倉口數的變化,就是大盤指數的領先指標,我每天就是把這些籌碼面的指標記錄下來。
台灣市場很單純,就只有現貨、期貨、選擇權;如果把期貨與選擇權歸類為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話,就只有現貨跟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兩種,這兩種的籌碼面數據,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每天都會公布。我自己最重視的就是本篇將介紹的8項籌碼面指標(詳見2-2 ∼ 2-9)。其實,記錄什麼指標並非一成不變,我有些早期有記錄的數據,現在已沒有記錄,有些以前沒有記的,現在開始記,每個不同時期會有演變,會增減。
我對籌碼面、技術面與基本面的重視程度,分別是籌碼50%、技術面30%、基本面20%。
總結來說,解讀大盤的3個面向,①基本面:我沒有記錄是因為比較落後;②技術面:沒有記錄是因為看圖會更為清楚;③籌碼面:最即時、重要、領先,因此,我每天都會記錄至少8個重要的籌碼指標,這8個指標到底是哪些?怎麼判讀?去哪裡找資料?以下的章節會逐一說明。
小檔案_麥克連
英國倫敦大學MBA畢,曾任金融機構專員,現仍在金融機構任職。麥克連是《Smart智富》月刊第184期所挖掘的封面故事主角,就跟一般的散戶一樣,一開始光靠技術線型搭多頭順風車在股市賺錢,曾在5年內將10萬元翻成1億元,卻又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空頭期間,5個月內賠光99%資產。
他後來找到籌碼才是直接掌控股價漲跌的核心祕密,靠著追蹤籌碼重返股市,以籌碼為核心、基本面確核、技術面找買賣點,3重關卡提高獲利率,再度在5年內賺回近億元。這次不同的是,經過2010年歐債風暴等股災,他也能靠籌碼變化提前得知而躲過,資產始終持盈保泰。著有《小散戶這樣追籌碼賺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