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流》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提高儲蓄比重
再來談「節流」,除了增加收入外,其實最簡單累積資本的方式還是靠勤儉生活、增加儲蓄,因為這部分完全是操之在己。至於該存多少?這方面沒有標準,完全是看個人條件而異,重點是要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增加儲蓄的比重,才有機會提前達到目標。
關於節流的方法,不外乎平時要有記帳的習慣、支出前要區分「想要」與「必要」等,這方面坊間有很多書可以參考,這裡也不再多談。我只想跟大家討論2 個重點,究竟何時該「買房」或「買車」?因為那是年輕人出社會後最大的兩筆花費,對於累積第一桶金的影響最大。
買車》太早買車,恐付出多工作10年的代價
首先談「買車」,我認為這絕對是年輕人儲蓄的最大殺手,因為除了眼前要付出的車價外,還必須想到未來養車的成本。以一輛70 萬元國產車為例,10 年後殘值頂多剩10 萬元,加上買車後的養車費用(稅金、停車費、維修費、保險費、油錢、罰單等雜費),最保守估計每月至少再花1萬5,000 元,每年就是18 萬元,總計10 年下來共花費240 萬元絕對跑不掉。
如果把同樣的錢拿去投資,以期初本金70 萬元,每年年末定期再投入18 萬元來計算,即使年投資報酬率只有6%,10 年複利下來,也能累積到約360 萬元(詳見圖2)。
兩者一來一回差距就高達600 萬元(汽車本身加未來10 年後續花費共240 萬元+損失的機會成本360 萬元),假設一個年薪60 萬元的年輕上班族,買車的人等於比沒買的人要多工作10 年,才能賺到相同的錢。從這例子可看出,年輕人太早買車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以我本身為例,我很早就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即使出社會十幾年了,也從沒想過買車,就算後期光靠投資所得就可以負擔,我也沒有興趣買;反正現在大眾運輸很方便,就算偶爾有用車的需求,也可以用借車、租車或叫計程車等方式解決,長期下來增加的儲蓄非常可觀。
至於什麼時候才需要買車?我個人是直到家裡多了小朋友後,為了方便出門及家人安全考量才開始買車,但前面累積資金所賺到的收益,早已超過了購車的花費,這就是延後買車的好處。
最後,我還是要奉勸年輕人,買車、養車都是很大的錢坑,會造成負的現金流;如果沒有實質的需求(例如需要汽車當作生財工具),那麼對於未來想早點退休的年輕人而言,奉勸你千萬不要想不開,太早跳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