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台股多是由散戶(自然人)參與,隨著台灣經濟活動的發展,開放外國投資人投資國內證券市場,台股中的法人(機構投資人)交易比重逐漸提高;擁有龐大資金的法人,其投資動向更直接牽動著股價以及大盤指數的變化。
當大筆資金持續買進某檔個股,通常能推動股價步步高升,觀察「籌碼面」也成了投資市場上的顯學;例如常見的「搭法人便車」,從近期買賣超狀況, 找到法人資金進駐標的,在股價被買盤抬升過程中進場,或鎖定法人大量賣超標的做空,賺取短線或波段價差。
只是,如果投資有這麼簡單,就不會有那麼多散戶在股海裡翻船了。表面上, 儘管能看到法人在一段時間裡持續買進,但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法人對此檔個股真正的看法,也許它是一手做多、一手做空。再者,散戶經常只知道跟上車,卻搞不清楚何時要下車。也許少數幾次真能跟著賺到錢,但是整體績效仍是一塌糊塗。
克服資訊不對稱弱點,散戶也能開創優勢
法人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站在資訊不對稱優勢的一方,這個優勢是大多數投資人難以取得,也可以說是投資上「立足點」的不平等。
經濟學家經常在探討「資訊不對稱」這個議題,也就是因為資訊的不對稱, 產生時間落差的現象,結果導致錯誤的供需,進而造成錯誤的價格,著名的「蛛網理論」(詳見《操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的第21 頁)就是在資訊不對稱的前提下產生出來的。
投資人很難完全克服「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但是卻可以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其他優勢,我會建議投資人:「多做功課」、「多做功課」、「多做功課」。
1.多做功課,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首先的「多做功課」,是指要先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適合哪一種投資方式。我常說股票投資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多做功課,了解自己適合的投資模式,才能踏出致勝的第一步。
比如說,殖利率型的股票,由於波動度較低,操作起來特別需要耐心。覺得自己是缺乏耐心的那種人,通常就不適合買這類股票做長期投資,因為可能抱沒多久就想賣出,進進出出反而賺不到錢。
相反的,不喜歡股價有大起大落的人,就適合買這類股票長抱,只要公司沒出問題,穩穩當當的經營,長期領取股利就能穩健累積資產。
2.多做功課,建立自己專屬的「局部優勢」
其次的「多做功課」,是要建立自己的「局部優勢」。如果把投資股票比喻成打仗,那麼散戶對上法人就是游擊隊對上正規軍,兩者做法自然極大不同,如何建立與善用自己的優勢是不二法門。
優勢怎麼建立?善用「地緣關係」就是一種方法。像是正好有親朋好友任職於某某上市櫃公司,便比較容易獲得一般人、甚至法人不知道的訊息,然後再以此訊息為基礎,進一步蒐集相關資料、報告。也許有人認為這樣很辛苦,做不來;要切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上會掉下來的禮物,通常不是好東西!
還有,只選擇少數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投資,包括基本面狀況、股性等都能瞭若指掌的標的。不要忘了,能夠賺最多錢的股票,不是漲幅最大的股票,而是你最熟悉的股票;因為只有最熟悉的股票,你才可能買很多、壓很大、抱很久,有很多股票投資成功的人,永遠只來回操作特定幾檔(甚至只有1 檔)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