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動作若傳遞空方訊息,宜即時出脫
以法人為依據的進出,不可一味只留意在「買進」部分,當出現空方訊息時, 須考慮投信累計持有張數與個股成交量,再做成投資決策,以下分為2 類公司來說明:
1.中小型股(日成交均量在1,000張左右)
一旦中小型股的投信累積買超張數達到5,000 張以上,那麼一有訊息面的利空(包括成長幅度不如預期),建議在第一時間出脫持股,否則就會遭遇投信出脫的賣壓。
例如開盤前傳出利空,則在開盤前掛單賣出;若來不及開盤時賣出,上午9 點半左右須決定是否賣出,因為一般來說,這時會有第一波搶反彈的投資人出現(急欲出場的第1 波賣單已消化完畢),若決定賣出,此時可以賣到較好的價格。
但若真的是重大利空,如傳出公司被負責人掏空、最新一季本業突然大幅虧損等,那就不用多加思考,直接在盤前掛跌停價出清。
2.中大型股(日成交量動輒5,000張、1萬張以上)
當大型股公司長線被看好,投信法人通常會持續買超,但請記住,持續買超達1 萬張以上,就進入高檔區,2 萬張大概就是投信法人的極限。當投信累計庫存達此水準,就要留意,一旦開始出現調節現象,通常也會持續性減持1/3 至一半的持股,形成多殺多。
如果是因為基本面出現嚴重狀況,這時我會建議投資人直接出清持股,無論次日是否賣不賣得掉,有掛單才有機會,縱使跌停板,也不至於成交量掛零,也許能幸運成交。
要特別注意,法人的進出有受到規範,背後大多有基本面的因素支撐,所以當出現異常進出時,一定要趕快查明發生何事。
在法人之中,被歸類在外資之林的籌碼最為複雜,因為基於稅負、股權分散或關係人交易等因素,公司大股東常隱身於外資之中;所以當出現股價位於低檔區、成交量也不大,卻發現外資持續性低接持股,那麼屬特定人或公司派(大股東)的可能性極大。特別是該公司的規模屬於中小型,且進出的號子也非外資券商,而是本土券商時(因為配合度高、手續費便宜),幾可斷定是為公司派大股東所為。除非有特定人想入主,爭奪經營權,但這通常會在董監改選前一年度的下半年開始默默吃貨,實務上用外資名義買進的機率很低。
如果確實是由公司派大股東買進自家公司持股,最常見的模式是以1 年為週期,完成買進與賣出動作。為什麼公司派大股東要化身外資呢?一方面是股利僅須課徵20% 的所得稅,若以個人身分,依照兩稅合一的原則,恐怕很難避免45% 的個人綜合所得最高稅率。另一方面,配合公司的營運狀況高出低進,不僅賺了股息,也賺了價差。
最後要提醒讀者,了解法人的操作邏輯還有進出交易,這都是已發生的結果,屬於「二手」甚至「三手」資訊,並不是萬無一失的賺錢手法,建議還是得往上追溯源頭,找到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