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證券商、期貨商的業務之後,要怎麼判斷這家公司賺不賺錢?獲利能力穩不穩定呢?同樣可以先觀察財務報表。
證期類股的財務報表和一般公司的財務報表一樣,同樣有「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以及「現金流量表」4大表。
從綜合損益表中,觀察3大業務所得
但有一點明顯不同的是,在綜合損益表中,一般公司會以「營業收入」來呈現當期的收入,然後扣除「營業成本」算出「營業毛利」,接著扣除「營業費用」後算出「營業利益」;而證期類股的編法則為「收益」減去「支出及費用」後,得到「營業利益」(詳見圖1)。所以證期類股不會有毛利率,只有營業利益率、稅前和稅後淨利率這3項利潤比率可以參考。
且在收益的會計科目中,可以直接看到經紀、自營和承銷3大業務分別帶進多少收入。這3項收入來源也是我們觀察證期類股的財務報表中最基礎的項目。
其中,經紀業務的收入,其會計科目名稱為「經紀手續費收入」,承銷業務的部分則為「承銷業務收入」,這2項在財務報表上都可以一眼認出。不過注意一下,由於期貨商並沒有承銷業務,所以元大期(6023)和群益期(6024)的綜合損益表中並沒有「承銷業務收入」的科目。
比較難一眼認出的是自營業務的相關收入,但其實也在收益項下,即為「營業證券出售淨(損失)利益」,令人混淆的是,收益項下還有一項「營業證券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淨(損失)利益」;差別在於,前者為公司「已實現損益」的投資,後者為「未實現損益」的投資(詳見圖2)。
在觀察證期類股的財務狀況時,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其自營業務的表現好不好會影響到該公司整年的獲利,尤其操作不順、賠錢的時候,可能進而吃掉其他業務的收入。
目前台灣掛牌的10檔證期類股(詳見《人人都能學會存到100張金融股全圖解》6-1),近3年多以經紀業務的手續費收入為主。用生活化的方式比擬,經紀業務的收入好比一般人工作的薪水,每個月穩定進帳,而承銷業務收入可想作一般人的兼差收入,有做才有賺,自營業務的收入則是投資所得,當然,投資就有可能會賠錢。
因此,觀察證期類股的獲利時,建議將3者分開來看,才能知道支撐這家公司的穩定收入——經紀手續費收入是否穩定或成長?然後兼差做得多不多?投資表現是否良好?
從自結損益和市場交易量,領先財報觀察獲利
不過,財務報表畢竟是「後照鏡」,只能反映過去公司經營的績效,如何在每一季財務報表公布前,對證期類股的公司獲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呢?可以透過「自結損益」和「市場交易量」來觀察獲利,同時利用「違約資訊」的狀況來輔助判斷是否有未爆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