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受邀寫推薦序時,看完書我都在想,固然開卷有益,但現代人都忙,又有海量的資訊,推薦序能不能幫助有些人,知道這本書對他是否最貼切?
如果你要學習投資的操作技巧,很明顯的這書不適合。但如果想好好投資,那麼在技巧之上的智慧和思考,應該可以是你關注的議題。
投資有眾多學派,那可是五花八門可令人眼花撩亂,眼花的結果,有可能是選擇了一個不適合你個性和能力的操作。
我一直認為投資要有好成果,要先找到自己的投資哲學,但投資哲學不會瞬間或短時間就獲得,要一步一腳印,難有僥倖的地方。
著名的財經作家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就認為建立投資哲學必須要懂4個面向,分別是投資的理論、投資的歷史、投資的心理,以及投資界的產業生態。
不僅投資如此,舉凡經營管理,也都需懂得該行業的歷史,伯恩斯坦是個醫生,他說出色的醫生並不一定要懂醫學的進化史,但是投資者必須要了解投資的歷史。
你還記得2008年的金融海嘯嗎?當時多數的專家都認為,恐怕要陷入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災難,但美國央行端出了史無前例的措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QE,還真把這問題暫時控制住了(有許多專家認為問題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遞延)。
我認為前央行總裁柏南奇(Ben Bernanke),應該熟悉美國的經濟發展,也就是因為了解了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它所產生的前因後果,他才能對症下藥,例如1930年所採取的貿易保護政策,以及貨幣供給緊縮,這次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完全做了一個不同於1930年,但是正確的處置。
就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為什麼投資哲學的建構,必須懂得過去的投資歷史。
除此之外,普信集團(T. Rowe Price Group)一路走來的風雨和挑戰,這是經營的篇章,所以這本書談到普萊斯先生的傳奇人生。
我1985年留學美國,1986年進入理財這個產業,當時美國許多共同基金是採昂貴的佣金行銷制度,說來你難以置信,有些行銷費用高達8.5%,慢慢受到競爭,股票型的共同基金,下降到5%和3%。普信集團當時是採免行銷佣金(No Load Fund),這是異軍突起,也是破壞戰,而這個背後的利器,就是績效和以客戶利益為先的經營思維。
當然普萊斯先生對總體經濟的判讀,和所做出決策的精彩之處,細心的讀者也是可以從中去捕捉,如果是你,在當時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做出決策,和為什麼?
這本書彷彿是以半傳記的方式,描繪了普萊斯先生一生在共同基金領域的傳奇,傳奇代表它不會是一帆風順,必然經歷挫折而加以克服,而這正是吸引人貼近的地方。
見賢思齊。歷史的人物,再三的品嘗咀嚼,給你養分的,不是投資操作的技巧,而是經營管理和投資決策的思維,藉此我們再得以建立自己的投資智慧和哲學。有了自己的投資哲學,才可以探索投資智慧,或者這兩者相互輝映,相互影響。
小檔案_闕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