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因為媒體職務的關係,慶龍接觸了不少理財達人,有小資族翻身的故事,也有到了中年才開始認真學投資的榜樣。其中讓慶龍印象深刻的,是1位大學的教授,從45歲才開始學投資,並且用「存股」的方式,來累積自己的退休金。據他表示,前前後後大約投入1,000萬元本金,花了19年時間成長到4,000萬元資產,目前每年光是領「現金股利」的被動收入,就超過200萬元,平均每月可以領到18萬元。
慶龍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在於這位教授,認真地把投資這件事當作「一技之長」來學習的心態;即使年紀已步入中年,並且已擁有專業的本質學能,依然願意「從零開始」學習投資,努力創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成果。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好好念書,要考到好的學校,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會有好的收入。然而,這幾年慶龍卻愈來愈有感觸,對許多人而言,即使有好的工作,依然無法樂活退休;一方面或許與台灣平均薪資真的太低有關,另一方面就在於欠缺「被動收入」。
而所謂被動收入,指的就是不用工作,也能夠持續領取的收入。可惜的是,這一塊創造「被動收入」所需的知識,從小到大,好像都沒有人教導我們,並告訴我們其重要性甚至不亞於「主動收入」,因為它將攸關你是否能樂活退休(詳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