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傳統教育的薰陶,我們被標準答案制約了,以為任何事情都只有1個標準答案。然而現實社會中幾乎沒有標準答案,在投資領域中也是如此。雖不敢說哪種投資方法是最好的,但一定要能賺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之後,就可以繼續執行,當然也可以繼續尋找更「好」的方法,更簡單、獲利更高、風險更低或是更省時間的均可。
存股、滾雪球或是我的咖啡園,都是希望能長期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每年能夠有穩定的被動收入,並隨著公司和持股的成長而增加資產。這個方式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倒是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背景,會因為比較了解的產業不同而選擇不一樣的投資標的。只是我相信投資原則應該相去不遠——只在相對合理或便宜的價格去買進好公司的股票;不符合好公司的標準,再便宜都拒之千里,絕對敬謝不敏。
高年級存股族更需慎選標的
若你是退休族或待退的中高齡投資新鮮人,才剛開始存股的話,並沒有太多犯錯的空間,一定要謹慎選公司,沒有獲利或是剛上市上櫃的公司最好不要碰;這些公司幾年內可能讓你領不到預期的股利,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也不能在股市很熱時,跟著大眾去追高,否則你的持股成本容易過高,賠錢的機會也相對增加不少。
現在想想,我的咖啡園也經營20多年了,一開始也沒有像現在這麼清楚的存股策略,算是在這段過程中不斷嘗試錯誤而慢慢形成的;再加上我過去喜歡用1、2堂課的時間,與學生分享個人認為很重要的理財觀念,幾個學期下來也就漸漸形成了現在的存股策略。後來接受媒體訪問、上通告和演講,從慢慢熟悉到現在不用準備就可以侃侃而談。
選好公司和等好價錢是我一直採用的買股原則,現在台股中符合好公司條件的還真不少,其中也有和我擦肩而過的,像是台積電(2330)、台達電(2308)、巨大(9921)等。當然也有雖是好公司,卻不在我的舒適圈內,也就是個人不熟悉的領域,我也只好忍痛割捨。
所以這麼多年來,還一直秉持著原有的投資策略,是老狗學不了新把戲?或是獲利績效差強人意也就懶得調整存股的方式?也許兩者皆是吧!今年有試著買幾張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準備至少存上2、3年才能看到效果吧。
存股族是希望用時間去產生複利效果,慢慢地累積資產,比較沒有追求短期獲利。因此,我個人並沒有因為年輕時投資比較積極,年長後就變得比較保守。不過,起步晚確實需要多存一些,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年輕人有時間去累積,可以存得少一些。相對於那些賺價差的投資人,我們存股族應該是徹頭徹尾的保守派。
賺取被動收入當靠山
在仍是低利率的當下,我會盡量減少持有現金,多種幾棵咖啡樹,來增加現金流。尤其是短期用不到的資金,就會將其換成會生股利的好股票。
我有一位學長的舅媽,生前只買上海商銀(5876)的股票,從未上市前就開始存;舅媽往生後,舅舅可能是思念她而繼續存。幾十年的堅持,而擁有了上萬張,每年的股利不知羨煞多少人。選對公司準沒錯,不一定要在股市中殺進殺出,還不見得能夠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