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道」部落格版主豬力安,8年前為了追求更快速達到財務自由,毅然放棄研究所的學位,以30萬元資金投入股市,成為全職投資人。8年來,豬力安靠著土法煉鋼的基本面選股功力,每季檢視持股1次,如今每年至少獲利20%,年收入超過200萬元以上。
「當時我在研究所攻讀資訊系所,那時我想,就算當個工程師擁有百萬年薪,也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1間台北市的小公寓,光靠工作不是辦法,所以放棄了工程師這條路。」豬力安說。
當時的豬力安因為寫下2本資訊工具書,擁有30萬元存款,這筆錢成為他投入股市的種子基金。
2003年,豬力安初入股市,跟大多數新手一樣,急著求快,一心只想快點致富,「剛開始我也是靠技術分析,而且資金大多是放在期貨、未上市股票,當時覺得這樣賺比較快。」
市場對新手最殘忍的詛咒,不是賠錢,而是賺錢。剛開始靠好運賺了一些錢,他滿心得意,萬萬沒想這是噩夢的開始。2004年股市大回檔,豬力安慘遭斷頭,資產歸零。
每年只進出一、兩次 長線操作賺波段完整利潤
事後,他花了半年時間沉澱、檢討,當然也發現過去的做法並不適合自己,從而全心投入研究巴菲特(Warren EdwardBuffett)的投資方法,研究基本面選股法,再搭配自己的操作經驗,進而衍生出一套豬力安版的基本面選股,以長線操作,賺取波段完整利潤,但他的方法也不是買進後就不管了,而是會根據手上持股的強弱,觀察一段時間後,予以彈性加減碼,藉此來提高獲利的效益。
「我的方法跟獵豹(郭恭克)有點類似,做法是每一季的季報出來後,就會檢查手中持股或觀察名單的變化,再依此做調整,這就好像衣服的暢銷款,每一季都要檢視1次,所以我基本上每年只進出1~2次而已。」豬力安說。
例如2010下半年,豬力安發現,他手上持有的電子股表現不如傳產股,因此快速減碼電子股,並提高傳產股比重,以下是豬力安選股法的操作介紹。
關鍵招數1:挑出高ROA、ROE企業
選股上,豬力安參考巴菲特「以企業主的角度,挑選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且低負債經營的企業」。首先,他會從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twse.com.tw)舊版網頁中的「彙總報表」項目下,找到「簡明損益季節查詢彙總表」及「簡明資產負債季節查詢彙總表」,即能看到台灣全體上市櫃公司的資料,再將資料貼到電腦中的Excel裡,依公式自行運算出各家企業的ROE及資產報酬率(ROA)。
以ROA為主、ROE為輔 逐家比對近5年排名變化
在台灣1,2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中,約只有不到20%的企業值得留意,因此豬力安會先從中挑出ROA排名前100家的企業,且ROA要在10%以上。通常,豬力安會以ROA為主要參考的標準,再以ROE作為輔助,而ROE的標準也是要在10%以上為較佳。為什麼ROE僅作為輔助?這是因為ROE會隨著企業提高負債比率而升高,如果企業刻意要美化ROE數字,可以透過大舉融資來達成,此舉卻會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
接下來的作法,豬力安就會按照篩選出的前100名ROA表對照近5年資料,逐家比對排名變化,看看企業的績效是否能維持前段班表現,同時也檢查是否有新上榜的企業。這道手續是在檢查企業是否長期下來都能繳出漂亮的經營成績。
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刪除掉許多企業,例如有些企業偶爾上榜,或是名次每下愈況的企業,就會直接從名單中剔除,留下來的才是觀察標的,經過這道手續,留在榜上的大概僅剩約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