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5年9月中為止,台灣掛牌上市的ETF有33檔,按其性質可分原生ETF與新種ETF,投資市場除了台股,還有中國A股、H股、港股、日股等,標的非常多元。本篇將介紹最傳統類型的原生ETF。原生ETF是從2014年槓桿、反向的新種ETF出現後,為了區隔性質因此把傳統的ETF稱為「原生」ETF。不管是哪種性質的ETF都是被動追蹤指數,而原生ETF則最貼近指數,指數漲1%,追蹤的ETF就會隨著漲1%。
追蹤指數是挑選ETF的重點
還要注意單日成交量是否過低
那麼,這麼多檔ETF要如何挑選呢?因為ETF主要是依據指數編製的原則,廣泛配置權重到眾多的成分股中,因此追蹤的指數是挑選ETF主要重點,例如:台灣50、豐台灣、FB台50、FB摩台、寶摩台與大盤加權指數連動性高達98%,想賺台股行情就選這5檔。
之後再注意單日成交量是否過低、管理費用率2項重點。交易量大的ETF流動性風險較小;相反的,成交量小的ETF,流通性較低,不易買多賣多。接著,要注意總管理費用率,因為是直接從ETF淨資產價值內扣,投資人常常不自覺,各檔ETF費用率都不相同,範圍約在0.4%∼1.4%內,通常規模愈大,費用率愈便宜。
此外,各ETF指數追蹤方式又分成「完全複製法」、「最適化法」2種,在投資前可要特別留意:
1.完全複製法:指數編製內有幾檔股票,該ETF就直接投資那幾檔股票,走勢與報酬率與指數完全貼近。例如:台灣50、高股息、中100等11檔台股ETF。
2.最適化法:抽樣投資指數內最具代表性的數檔股票,容易與指數偏離,但同時相對的績效也可能打敗指數。例如:寶電子、豐台灣、FB台50這3檔台股ETF。以下就介紹台股與陸股ETF中5檔最具特色的ETF。
致勝關鍵
1 台股ETF》買台灣50不怕買到地雷股
至2015年9月,在台掛牌交易的原生ETF,所投資的市場可以區分為台灣股市與中國股市2大類,與台股相關的ETF有14檔,有追蹤大盤指數、大型股、中小型股、金融股、電子股、高股息等多元標的供投資人選擇。其中,又以「台灣50」與「高股息」2檔台股ETF成交量最大:
1.台灣50(0050):
台灣50是台灣首檔股市掛牌的ETF,是目前所有掛牌的ETF,其規模與交易量最大的,統計到2015年7月份,規模高達1,085億元。最大特色就是只要買了1檔台灣50就等於同時買進台灣前50大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且台灣50與追蹤指數的連動性高達98%,極為貼近大盤,完全不用擔心買到地雷股。
這檔ETF於2003年由元大投信(編按:當時為寶來投信,後併入元大投信)發行後掛牌上市,所追蹤的「台灣50指數」是由台灣證交所與世界知名的富時指數公司合作編製,其成分股涵蓋台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50大的上市公司。
Tips_可在證交所網站查詢ETF總管理費
ETF的總管理費用包括管理費、調整投資組合所需的手續費、保管費、指數授權費、稅捐等。投資人可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www.twse.com.tw/ch/)網站查詢,在首頁上方選擇「產品與服務」→「上市證券種類」→「ETF」,在左側選擇欲查詢的ETF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