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年,隨著川普當選、油價反彈,原物料價格上演了絕地大反攻。再往下走,由於經濟復甦、通膨增溫,原物料長線多頭起點來臨。中短線上,投資人該如何觀察未來原物料類股的走勢?
2017年「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商品類基金冠軍得主、富達全球工業基金經理人巴德瓦(Ashish Bhardwaj)分析,影響原物料相關類股後續表現的3個重要因素是:中國需求、美國川普新政(川普新政相關分析詳見第6天〈成熟市場〉)及包括油價等的大宗商品價格。
油價短期震盪
中長期將回歸合理區間
富達全球工業基金2016年的報酬率達19.85%(新台幣計價)。截至2016年底,這檔基金有37.1%的持股在工業類股、30%在能源類股、18.1%在原物料類股。相較同類型基金,巴德瓦大幅增持(overweight)能源股,他解釋,他是在2016年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時建立的部位,主要集中增持能源服務商。
「美國的服務價格(指能源服務商收取的費用)已(上升至)現金損益兩平點。他們應該即將看到因為頁岩油探鑽活動增加而帶來的利潤改善。」巴德瓦強調。
然而,從2017年3月7日美國原油庫存增加的消息一出,原油價格大跌,西德州原油從每桶53美元跌至3月13日收盤的每桶48.4美元。未來怎麼看?巴德瓦分析,每桶低於40美元的油價長期來說是無法持續的。巴德瓦認為,從目前的經濟基本面及損益兩平點來分析,中期來說,油價每桶50∼60美元是比較合理的價格。也就是說,即使油價短期震盪跌破40美元,長期來說,仍會回歸50∼60美元的合理區間。
至於基本金屬的價格,巴德瓦則分析,「對於其他原物料(的展望),例如鐵礦砂以及銅價等,中國需求是最重要的變數」。然而,巴德瓦卻也強調,目前中國需求,受制於以下2因素一正一反的拉扯,能見度並不高:一方面,由於中國的負債占GDP比重持續攀升,限制了中國過去一向以信貸刺激成長的模式,也限制了中國對大宗物資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有機會改善供給過剩、終端商品價值持續下跌、連帶原物料價格也不振的惡性循環。
對投資人來說,該如何觀察中國後續的原物料需求高低?可以觀察的數據有2: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及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下是透過網站查詢2指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