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漸趨講究養生及台灣醫療技術的持續精進,壽命增加後,民眾對於退休生活的品質也越來越要求,據內政部公布的「一○八年簡易生命表」指出,國人平均壽命為80.8歲,除了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也象徵著平均餘命延長後,人們應更正視退休生活的退休金籌備進度,才能在晚年能有充裕且舒適的生活品質。
專家示警 退休赤字慎防
其實,不只台灣,全球退休族都面臨了一樣的困擾,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於2019年6月釋出的報告就提出警示,全球主要國家如美國、歐洲、澳洲還是日本,其退休金的帳戶餘額增長幅度,已遠遠不及預期壽命的成長速度,專家更預測到2050年時,對廣大的退休族而言,全球退休金缺口將上看400兆美元之多。
報告中指出,許多主要國家都存在8~13年退休赤字,即死亡前的8~13年就會耗光退休金,如狀況最糟的國家為日本,平均餘命最長、退休金儲蓄又相對的低,造成日本男性平均花光退休金至辭世之前還有15.1年的退休生活要過,日本女性則長達19.9年,此現況更造成超過20%日本65歲以上老人生活在貧窮線下的窘境,當前,日本政府就鼓勵民間企業將退休年齡延後到70歲,社會中更常見老年打工的情勢。
積極面對退休生活 重拾生活質感
所以如何積極有效的增加投資收益,縮小退休準備金與平均餘命的差距,就是每個人每個國家都要面臨的嚴肅課題,依此,宏利資產管理高級執行總監暨亞洲養老金負責人邱鎧平就提出,現況中台灣人過度注重保本,卻忽略通膨危機等問題,是不正確的退休準備心態,他提到,過度強調保本其實就是對退休最大的傷害!當投資工具多偏好持有高比重的現金、定存或是儲蓄險時,反而容易疏忽通貨膨脹風險和長壽風險,在偏低的投資報酬率中,反而侵蝕了退休金的準備效率,長期下來,老年生活品質勢必將被通膨侵蝕。
為了改善這樣的退休窘境,他建議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像是基金、ETF等,雖具投資風險,但長期下來卻有機會能創造比定存、儲蓄險更好的報酬率,當活的比預期更長壽時,退休金增值速度就能趕上生命長度,活得愈久,退休資金也夠因應,避免對於餘命的低估,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他強調:「面對退休,不只要贏過通膨,還需要預期會活得很久,加上醫療支出,在退休工具運用上,必定要能接受一定的風險」。尤其,台灣、香港的投資人在實務上,短期投資時風險承受度都很高,可以接受投資高風險標的、運用高風險的投資策略,但思考到長期準備退休金時,卻又轉換成極度保守,只求保本,就是投資觀念的錯置。
打敗金融危機 打造現金池
據統計回測,使用對的工具(例如長期績效穩健的基金),長期投資,利用時間再搭配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來平均成本就可以創造降低風險的效果,總體而言,善用長期投資,無論是單筆或是定期定額,都有機會打敗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