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參加了勞保、國保,就以為退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殊不知在財政挑戰下,不只勞保、就連軍公教退撫基金都面臨壓力!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19年2月公布之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死亡人數已超過出生人口,顯示人口開始出現負成長,代表能繳稅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少,試想,現在存的退休金,真的是以後領得到的退休金嗎?政府的退休金,真的撐得到等你變老嗎?
根據內政部統計數據顯示,由於平均壽命增加,以及新生兒數降低,導致台灣的老化程度節節升高,從老化指數(每100個65歲以上人口對14歲以下人口之比)來看,2017年1月已超過100,至2020年4月,老化指數更是升到122.62,人口年齡中位數提高到42歲,相較於2011年初的37歲,已提高5歲,台灣將和日本一樣逐漸步向銀髮社會。
另一方面,新生兒減少代表工作人口逐漸衰減,扛起無工作能力人口的重擔相對隨之增加,至2020年4月,國內的扶養比達到39.4%,而且光是近2年就提高2個百分點,也就是每10個工作人口要扶養近4個無能力工作的人,這都顯示勞保、國保的負擔越來越重,現在繳的錢可能大半得先拿來照顧已經退休或屆退的人。
收支失衡 勞保面臨挑戰
勞保近三年出現收支失衡,因勞保保費收入僅小幅成長,但老年給付需求增加,收入與各項支出差額愈來愈大,據估算,2026年勞保基金將面臨破產挑戰。國保也被估計即使調高費率,2031年也可能出現收支失衡,就連教師退撫基金、公務人員退撫金,近兩年來也都面臨收支失衡的困境(詳表1)。
這是因為勞保、軍公教保險、國保等都屬於「共同帳戶」,也就是所有參與的保戶都共同擁有,當這個共同帳戶中被領出的金額(給付)比總金額(保費)還要多時,就會造成入不敷出與虧損,一但虧損程度過大致使整體帳戶淨值轉為負值時,就有破產疑慮。
在台灣人口老化嚴重的情況下,這些保險基金將可能日漸入不敷出,改革刻不容緩。近年政府將勞保的法定請領老年年金的年齡從60歲逐年上調至65歲,並逐年調高勞保費,所得替代率(指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當時的每月薪資的比例)以投保年資35年者為例,將降低至54.25%。據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資料顯示,勞工平均以薪資3萬8,716元投保,那麼能領到的勞保退休金約有2萬元。
所得替代率降低 退休保障出現缺口
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108年公布之「退撫基金第7次精算報告書」顯示,年金改革前,軍公教等民眾所得替代率上限為77.5%。不過在年金改革後,能領到的退休金縮水,所得替代率上限一下從近8成降低至62.5%,這部分的資金缺口,未來就得靠自己及早規劃補足。
至於企業每月為員工所提繳薪資6%的勞工退休金(勞退),則是跟隨個人獨立擁有的帳戶,比較沒有財務不確定性及破產風險,退休金的金額多寡,取決退休專戶中的提繳本金和累積收益,也就是存愈多就有機會能領愈多,政府操作的績效愈好,則能夠領出來的退休金也愈多。但目前勞退提繳率卻不到7成(詳圖1),顯見有3成的勞工少了這塊退休金來源。
根據勞動部的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勞退新制),若是以月薪4萬5,800元、每年退休金投資報酬率3%、沒有另外自行提繳的條件來計算,工作40年後,若分20年領取退休金,則每月只能領1萬3,944元,所得替代率僅30%,加上勞保50%~60%的所得替代率,仍然有缺口。因此如果沒有勞退,退休後的生活光要靠勞保,光用想像的都覺得艱辛。因此勞工更需要自行準備商業保險或是投資,才能補足退休金不足的缺口。
退休準備靠自己 提早規劃讓退休生活少點壓力
既然靠政府所能準備的退休金可能不足,靠雇主幫忙存的勞退也不見得夠用,那麼不如另外自己提早準備,定期存下一筆可供投資或者放入退休金準備部位的資金,透過選擇適合自己投資屬性的投資標的,或許透過每個月定期定額儲蓄或投資,在長期持續的累積下所產生的複利效果,來協助縮小所得替代率的缺口,讓退休的日子可以過得比較沒有壓力。
- 小辭典 扶養比
每100個工作年齡人口(15至64歲人口)所需負擔依賴人口(14歲以下幼年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也稱為依賴人口指數,扶養比愈高,負擔也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