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固定的人,理財方式跟他人有何不同呢?收入不固定並不代表收入低,只是某些月份會比較多,某些月份又比較少而已。收入的高低要看的是平均收入,至於偏離平均值的部分就是波動。平均值愈高,代表收入愈高。
以銷售佣金為主的業務員、作家、通告藝人等都屬於這類族群。只要是自由業的從業人員,多少都具有這樣的特性。然而,不管收入是固定的或者是變動,理財方式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收支的分配。簡單說,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將錢存下來,屬於預算的編列及執行。第二階段才是把存下來的錢變大,也就是用錢賺錢,又稱為投資。
對收入固定或非固定而言,該如何做好第二階段的投資,方法都是相同。但是對預算的編列及執行,兩者卻很不一樣。固定收入的薪資族群,收支預算相當好做,因為收入穩定,只要將預備存錢的金額,以定期定額的方式先行扣下,剩下的才是可消費的金額,這樣很容易就可以存到錢。
但是收入不固定族群就不能這樣做了,因為每月的收入都不相等,怎可以先行將投資金額先行扣款,萬一收入不足以支付生活所需,那該如何是好。所以如何做好收支預算,是個重要議題。
有人建議將過去12個月的最低收入,做為未來每月收入的預估。這是保守的做法,先將自己的褲帶勒緊,盡量減少不必要支出,等到實際收入多出來時,再好好享受不遲。結果通常是某些月份過得很辛苦,其他月份又容易過度花費,結果是存下來的錢寥寥無幾。
日子其實不用過得那麼辛苦,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來解決這類問題,讓每月不固定的收入,感覺起跟領固定薪水一樣。方法很簡單,只要準備一筆緩衝金,當收入低於平均值時,就先從緩衝金挪用,收入高於平均值時,再補足緩衝金。原理跟汽車的避震器一樣,用來吸收波動。避震器吸收路面高低的波動,緩衝金吸收每月收入的波動。
收入的波動度愈高,緩衝金就得準備愈多才行,否則就有透支的風險。雖然緩衝金愈多愈穩定,不過緩衝金並無投資效益,過多的緩衝金額會拉低整體資產的投資報酬率。要準備多少金額的緩衝金才恰好,是很多人頭疼的問題。
其實每一個人的平均收入及波動程度都不一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試算。透過月收入模擬,可以清楚看出緩衝金是否足夠,如果不足最大透支金額又會是多少。有了這些資訊,才有辦法進一步調整緩衝金額的大小。
透過試算提升規劃的可行度
首先得知道平均月收入以及波動程度。使用者只需在儲存格E2至E13填入過去12個月的實際收入,試算表就會自動算出月收入平均(B2),以及月收入標準差(B3)。平均月收入知道以後,再分別填入每月費用(B3),每月投資金額(B4),以及緩衝金額(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