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調査,我們發現移動者在車站消費時,會產生幾種不同的消費心理模式,其中一種心理就是「開關型」心理。
「開關型」如同字面,就是利用車站來轉換心情的心理,在許多問卷詢問中,這種心理一定會以極高的比例出現。說到開關,其中包含了單純「開」和「關」的切換,以及「公」與「私」、或者「節慶」與「日常」等種種不同等級。
如前所述,位於某個地點和地點中間的車站,剛好是社會角色的變化點,因此很容易發生心理的轉換(開關),而這種變化能量就點燃了消費的導火線。
例如「咖啡廳」就是開關型消費行動的典型代表。不管是啟動或者關閉,都很有可能選擇咖啡廳,可說是一種典型的開關型業種。
比方說,很多上班族到公司前,都會在咖啡廳一邊吃早餐一邊讀報,慢慢將心情切換至工作模式,「開啓」開關後,再前往職場。這時候當然也有想吃早餐這個直接理由,可是根據我們的調查,早上去咖啡廳的人約有半數處於「轉換心情」的心境。其背景可能是企圖切換的潛在心理在作用,他們在咖啡廳中,並不是單純只將咖啡和吐司塞進胃袋裡而已。
其他像是早上在小報攤買報紙和口香糖、到便利商店買咖啡或紅茶等飲料、健康食品或健康飲品,或者在果汁吧喝果汁等等,平常不會特別注意的晨間購物,我們認為多多少少都有這種「開啓」開關的心理在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回家時為了切換到放鬆模式,也就是「關閉」狀態而在咖啡廳裡渡過一段時間的人,雖然沒有早晨來得多,但也意外地並不少。如同在前項中所介紹的上班族,確實也有些商務人士為了不把工作帶回家,習慣先在咖啡廳裡休息片刻後再回到家人等待的家中。
這可說是壓力繁多的現代社會中特有的消費行動,正因為車站位於回家動線上,才能讓這些行動表面化。另外像是第一章中提到的5字頭男性上班族,在星期五買伴手禮給家人,也是一種從工作模式切換到週末父親或丈夫模式的開關。
還有搭乘長距離列車時的購物行為,也會出現這種開關。各位讀者是不是也曾經在新幹線月台上購買平常根本不會買的零食、酒類,或者是雜誌報紙呢?這時候當然多少存著「為了享受在新幹線裡的時間」這個正當理由,但是其深層心理很可能有潛在心理在發揮作用,想從日常模式轉換到旅行模式。
此外,開關型除了上述幾種,還有「居家放鬆」(轉換到家庭模式的心理鬆弛)、「工作生活平衡」(講求工作和私生活的平衡感)、「重設」(想回歸為空白狀態)、「個人」(從各種角色回復到自由的一個人)等幾種意識。(本文摘自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