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市場交易經濟體系裡,買、賣之間有價差,才會有利潤產生。舉個例子,我是個作家,我把自己的智慧研究結晶賣給一個出版商,換取一筆預付款和這本書未來的版稅。接著,這本書在到達最終買家手上以前,會有很多人經手,包括編輯、排版人員、印刷商以及批發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方都會在交易成本之上加成,好讓自己因參與這個流程,而獲得不算吃虧的合理邊際利潤。
但如果生產與配銷一本書的邊際成本急速降到接近零,又會怎麼樣?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
愈來愈多作家透過網路(跳過出版商、編輯、印刷商、批發商、配銷商和零售商),以極低的價格銷售書籍,有些甚至免費。透過這個管道,每一本書的行銷及配送成本幾乎是零,唯一的成本就是製造這項產品所消耗的時間,以及電腦和連結網路的成本。因此,生產與配銷一本電子書的邊際成本確實有可能是零。
幾近零邊際成本的現象,已經在出版、通訊和娛樂產業造成極大騷動,數10億人也得以在幾乎免費的情況下,取得愈來愈多資訊。如今,全世界有超過1/3的人類,經常性地用相對便宜的手機和電腦來製造自己的資訊,同時透過視訊、語音和文字,在幾乎沒有花費任何邊際成本的情況下,將這些創作分享到一個協同共有的網路世界。
而且,這場零邊際成本革命也開始影響到其他商業領域,包括再生能源、製造領域的3D列印,以及網路高等教育。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數百萬個「產消合一者」(prosumers,自行生產的消費者),以幾近零邊際成本,自行生產綠色電力。另外,據估計,目前大約有10萬名的3D列印迷,在邊際成本接近零的情況下,利用3D列印技術來製造自己的商品。在此同時,有600萬名學生在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大規模網路公開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登記入學,這些課程都是由世界上某些最卓越的教授執教,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生也能取得正式的大學學分。
以上3個例子的前置成本(up-front costs)雖然相對都很高,但這些領域卻還是呈現指數成長,它們的成長曲線,和過去幾10年來促使運算(computing)的邊際成本急降至趨近於零的指數成長曲線非常類似。
未來20年~30年間,生活在廣大的大陸(continental)及全球網路裡的產消合一者,將在幾近零邊際成本的條件下,製造並分享綠色能源、有形商品及服務,並透過網路虛擬教室學習,而這一切的一切,勢必將引領整個經濟體系,跨入一個近乎免費商品與服務的時代。(本文摘自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