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坦白說:我對現金有很複雜的感覺。如果有任何人要給我一大筆現金,我當然會說好;但整體來說,如果把現金當成財務資產,就有點高估它了。雖然巴菲特曾說,現金讓人覺得很安心,但我不得不說,對想致富的人來說,這樣的安心不會是一種很好的感覺—這可能是受到大腦相關研究的影響
這些研究指出,任何讓人變得更聰明的技術,都會要求你做讓你覺得不舒服、可能會有點頭痛、且通常很難達成的事。很多科學家認為,在熟悉的事物中製造刺激與混亂,是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必要條件。財富想必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現金就違背了這個精神,因為它鼓勵你去想「你是安全的」—但你一點也不安全,特別是遇到通貨膨脹的時候。
我對現金的懷疑是受到一份紮實研究的啟發。經濟學家達莫戴倫研究了1928年到2011年這段期間的報酬。在投資期限一年的短期債券(Bills)中,現金出現了。這些短期債券實際上就是現金的意思,或是把現金借給政府一年或更短的時間會賺到的錢。根據達莫戴倫的數據,我們發現,1928年到2011年這段期間,現金的報酬只有極少的1,970美元,相當於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只有3.66%。而在其他大膽的證券商品中,報酬率可以超過100倍,遠遠超過約當現金。
喔,也別忘記提醒自己那個討厭的通貨膨脹。就在同一段時間內,通貨膨脹把在1928年成本100美元的一籃子商品與服務,推升到2011年一籃1,300美元(精確一點說是1,315美元,或是增加了1215%)。所以好消息就是,接近現金性質的約當現金在這段期間,也創造了報酬,只是在這82年裡賺到很小的利潤而已。
我坦白說,我就是用投資與創造財富的透視鏡來看現金的,但它本身確實也有其他主要與基本的功能,特別是心理上的。也許,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本書提到的一個類似的方法,就是為現金做一張資產負債表,詳細列出優點與缺點、以及債務與信用等。
現金有很多優點,流動性很高、當緊急備用金的時候很好用、通貨緊縮時也很好用。投資人也會發現,現金還有很大的可選擇性價值,在之後遇到市場崩盤的時候,現金可以用來買其他比較便宜的金融資產,有時候它也能提供穩定的收入(即使不是很大筆),此外,它也讓人有勇氣去從事其他活動。所以,以實用性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個優點與缺點的清單,最後可能會是一個平手的局面,這提醒我們,「過時」的現金還是有它的用處!
我建議兩個應用現金的具體方法。第一,我們很顯然都需要現金或是短期約當現金,例如定存帳戶,用來當作急用準備金,這筆錢大約是6個月的家庭開銷。從投資的角度,我也建議要有一筆合理的現金儲備金。從投資組合的角度,對於超過40歲的投資人來說,資產中現金應該占5%到20%的比例,視年紀、市場狀況與你對收入的需求而定。
但是抱著現金還是會碰到很多實務上的問題,因為現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與規模。總之,你想要怎麼用現金,就要有不同的做法(本文摘自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