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調查2013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約為80歲,這個數字比50年前多了20歲,比30年前多了10歲,照這樣增長速度,再過20年,台灣人平均將可活到將近90歲,而如果你是女性,或住在都會區,或已經年過40,這個數字還要更高一些。換句話說,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懶不懶惰,我們都很有可能活到100歲!
好消息是:既然能活這麼久,我們必然有比過去人們更充足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愛做的事,而不必擔心好不容易捱到退休,子女成人後,人生已然所剩無幾,時不我予。壞消息是:如此一來,人步入中年,年老力衰,生活品質不佳,甚至成為他人負擔的時間,就有可能被拉長到令人不堪的境界。
是好是壞取決於是否有準備,遺憾的是,我們大都過於短視近利,念書時一心只想考高分,進好學校,進入社會更是沒天沒地的賣命工作,期望長官賞識,升官加薪,或最起碼不被炒魷魚。稍有閒暇,大都將時間花在休息或充電,為下一個更高遠的功利目標發起衝擊,卻忘了為終有一天必將進入的退休階段事先做規劃。
較有遠見的人,退休前努力打拚賺錢,期待盡早不需為五斗米折腰,同時積極照顧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他們知道,財務和健康是生活品質的保證,即使眼前沒有立即顧慮,但要確保下半輩子不被金錢和病痛所困,現在就要開始為未來鋪路。
能做到這兩點已算得上人中龍鳳,卻顯然還不夠,因為即使不愁吃穿,健康也無大礙,快樂生活還需要從事喜歡做,有挑戰性,又能幫助他人的活動,才能讓活在世上每一天充滿樂趣和意義。這事情的重要性經常被忽略,許多人拼命追求的是有錢有閒,即使沒達成,追求過程至少充滿希望,反而經常是在達成之後才發覺不知為何而戰,卻又不得不繼續作戰。
生活是否快樂也不像財務和健康那樣容易判斷高下,金錢可用數字代表,身體有沒有毛病可靠醫學診斷,快不快樂卻是個很主觀的東西,如果一個大家都認為很可憐的人硬要自稱快樂,外人很難說他不對,而一個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也可能終日憂愁,甚至痛苦到自殺。
那難道就完全沒有衡量標準嗎?倒也未必,只是不像衡量金錢那麼簡單而已。如果觀察一位退休老人生活是否快樂,經常我們會發現除了財富和健康外,還有一項起碼同樣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看電視和含飴弄孫之外,他是否還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學習成長的熱情?克服挑戰的勇氣?以及,即使不一定能為他帶來金錢和名聲上的回報,是否還有對工作成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