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怕事,怕事情無法掌握,所以事前開會很重要。但要說開會後的日本公司,會中決定了甚麼重要的事情?那也未必。或者該這麼說:越是重要的事情,越難指望日本人在會中拍板定案,所以你就會常在日本人的會議聽到「檢討」二字,套語是「請容我檢討(検討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請注意:日文的「檢討」,不等於中文的「檢討」,不是那種有錯所以要反省的「檢討」,而是「評估、研究」的意思。在日本經產省專職輔導企業投資的松島大輔先生,出了一本書《空洞化的謊言》。他安排的亞洲商務考察團,經常爆滿、「社長」「會長」充斥,但幾乎沒見過他們在考察過程中決定出甚麼事情,最常聽到的結論就是「回去再檢討」。當地的官員忍不住私下問松島:「連社長、會長都來了,還決定不了,到底日本公司社長、會長之上,還有誰呀?」
2012年,鴻海郭台銘董事長訪日與夏普開會,郭董卻臨時連會議也不參加,扭頭就走。詳細過程外界一直不得而知,但我猜想:大概夏普那些老闆們「檢討」了幾個月的事項,仍在「檢討」中,逼得郭董玩不下去,拂袖而去矣。
即便如此,日本人仍熱衷開會,一天下來,可能半天以上都在開會。明天要和客戶開會了,為了準備和客戶的會議,內部得先開個會,叫做「作戰會議」。但為了開「作戰會議」,你仍得有所準備。這種準備,多半是三三兩兩自行先協商,叫做「打合(Uchiawase)」。為了要「打合」,你得時不時地和你的工作夥伴事先商量。這種商量,叫做「相談」。好了,為了一個會,你分別歷經:「相談」→「打合」→「作戰會議」→「會議」。順序或有不同,但作好準備再上場是鐵則。
有一次,專案經理橋本桑囑咐我幫客戶財務部設計一套「現行業務流程(Current Business Flow)」。客戶那陣子趕著要結帳,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配合我們作「需求訪談」。在缺少資訊的情況下,「業務流程」只有憑空想像畫出來。我推翻業界慣用的「電路圖」畫法,改以造型人物。每個人物都畫得可愛逗趣,文件後並標上「風尾巴」,表示出方向又動感十足。流程圖就像漫畫一般地活了起來。這種做法,我以前在臺灣公司早就做過了,「賣相」不錯,頗有好評。我成竹在胸等專案經理橋本驗收。
交差那天,橋本召開「作戰會議」,要驗收我的成果。我把悉心準備的「業務流程圖」,用投影機照在布幕上,信心滿滿,卻見橋本模樣有些吃驚。
「這……為何會計部要用這個歐吉桑?」橋本指著卡通人物問道。
我答不出來。事實是,我根本沒想到有此一問。
「這一歩,明明是做『輸入處理』,為何人物是站著,不是坐著?」
我還是答不出來。橋本的態度讓我再度意識到:這是日本。人物坐著站著不是問題,「和大家不一樣」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