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又一次,從眾的壓力和想要致富的欲望使得大家拋棄獨立判斷與懷疑精神,壓抑與生俱來的風險趨避心態去相信不合理的事。這樣的情況如此規律的發生,一定有某個東西在運作,而不是隨機發生的影響。
第五個心理因素影響是嫉妒。就算貪婪的力量再負面,至少總是會激勵別人努力爭取更多獲利,但拿自己與別人比較的負面影響力量甚至更強。這是我們認為人性中最危險的一個特性。
在與世隔絕時可能很快樂的人,看到其他人過得更好時,就會覺得很悲慘。在投資界中,會發現大部分的投資人很難坐在一旁,看著其他人比自己賺更多的錢。
我知道有個非營利組織的捐款基金,在一九九四年六月至一九九九年六月的年報酬有一六%,但同業的平均報酬是二三%,這讓捐款基金的操盤人覺得沮喪。
這檔基金在這五年間沒有投資成長股、科技股、企業收購和創業投資,因此績效完全落後,但是接下來科技股崩盤,而且從二○○○年六月至二○○三年六月,在大部分捐款基金出現虧損的情況下,這檔基金有三%的年報酬,股東們反而興奮起來。
這樣的景象肯定有問題。為什麼一般人一年賺一六%會覺得不高興,但賺三%卻覺得很高興呢?答案就在於我們有跟別人比較的傾向,而這會對原本有建設性、分析性的投資流程產生有害的影響。
第六個關鍵影響是自負。面對下列這些實際情況,想要保持客觀和精打細算其實是極大的挑戰:
我們評估和比較的是短期的投資績效。在多頭行情時,做出增加風險這種不適當、甚至輕率的決定常會帶來最好的報酬(而且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多頭行情)。
最好的報酬會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獎賞。當事情做對的時候,覺得自己很聰明,而且其他人也同意這點是件很開心的事。
相較之下,深思熟慮的投資人會埋頭苦幹,在市場多頭時賺取穩定的報酬,在市場空頭時比其他人虧得少。他們會避開高風險的行為,因為他們知道不懂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且他們會壓抑自負的心態。在我看來,這是長期創造財富的最好公式,但這在短期並無法滿足自負的心態。強調謙虛、謹慎和控制風險並不是一條光鮮亮麗的路,當然投資不該追求光鮮亮麗,但大家卻常常這麼認為。
最後,我要提到一個現象,我稱之為投降心態,這是在周期的後期會固定看到的投資行為。投資人會盡可能的堅持自己的信念,但是當無法抗拒經濟或心理壓力時,他們就會舉手投降,跟上流行。
一般來說,會進入投資產業的人都很聰明、受過良好訓練、消息靈通,而且善於計算。他們精通商業和經濟的細微之處,也了解複雜的理論。很多人都能針對投資價值和前景做出合理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