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絕對是有限的,年歲愈大,愈有緊迫壓力,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怎麼敢怠慢?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時間上的管理以及如何運用時間提升並拉大與其他人的差距。而我們通常喜歡用時間換錢的概念,輕易地販售掉有限的時間,換取不對等的回報。更嚴重的是,認為永遠只能用時間換取金錢。反過來金錢其實是可以買到時間的。
省下排兩小時的隊伍,省下貨比三家的時間為了省下幾10元。假如反過來呢?花點小錢,讀幾本好書,買到他人的時間,節省自己的時間,快速抓到作者的幾句精華。花點錢,充實自己,加強語文能力,加強簡報技巧,增進人際溝通,強化與他人的協作能力。
工作百分之八十都是枯燥無味的,幾年前開始,我有很強烈的拿回生活自主權的念頭,後來我想通了一件事,假如工作在短期是暫時避免不了的,那麼我為何不在工作上拿到最好的績效,取得最好的每單位(小時)報酬呢?
常常我們在買東西時喜歡找C/P值最高的,同樣的工作上也是一樣,反正幾年是免不了的,那麼我就要拿到最高的薪資,更高的儲蓄率,更快的達成我的目標。
互聯網發達後,人們取得資訊愈來愈容易,相對的也衍伸出愈來愈多困擾,就是訊息萃取的難度變高。如何從無限展開,無窮盡的資訊鏈當中,拉出一條真正想要的訊息變得相對不容易。同樣的投資看似變得來愈平常,但雜音也愈來愈多。
現在輕易地可以看到百家爭鳴,各式各樣的方式,讓人們更容易接觸。但是,我覺得有件根本的核心卻慢慢的鮮少被提及,也就是理財。
我認為投資的前身絕對建構在理財的底座之上,而理財就是那些看似八股又老生常談的內容,既枯燥又不流行。
前陣子受邀台大證研社演講,我先用了一個小時談論理財,而不是投資。劈頭我就在合理的假設與主計處的數據下,引用的「Mr. Market市場先生」的工具,計算了一輩子究竟可以存下多少錢,答案是500萬元。
目的並非喜歡恐嚇學子,而是為了提早了解現實世界的運作方式,且我相信對於台大學生而言,會是一個激勵與促使他們提早為未來規畫與擬定應對方針。
接著我談到高薪與提高儲蓄、控制花費。應當想方設法地提高本業收入,專注本業,提升自我能力。透過薪資獲取的報酬遠比投資報酬來的多。不要因為資金少就想著短期翻倍!美國千萬富翁平均購車價是3萬美元,最愛的車是實用且容易維護的豐田汽車。
說到車,提供自己一個田野調查,不一定完全準確,不過與同事談論過這個話題,得到的結果都非常接近。我們公司的停車場,同時約有1,000輛汽車,屏除國產車之外,最受歡迎的品牌依序是BMW、Lexus、Benz、Audi,總占比例約25%,而且我看的到的只是非主管級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