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醫療險可以從小保障到老嗎?市場上幾乎看不到這類的產品,尤其是年紀愈大、愈容易被醫療險拒於門外,因此該如何聰明規畫,讓自己的健康可以從年輕被保障到老,一定要提早規畫。一般民眾規畫醫療險有哪些迷思?
《Smart智富》月刊在2016年曾針對「醫療險投保行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多數民眾在建構醫療險保障時,存在以下3種迷思。
迷思1》投保順序錯誤,愛買重大疾病險與長期照護險
正解:先買住院醫療險、癌症險,再買重大疾病險
有35.3%的受訪民眾投保醫療險的順序是「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長期照護險」。對此,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理事長廖一聰指出,醫療險規畫的順序應該是先買保障範圍最廣的住院醫療險,再投保好發性高的癌症險,最後用重大疾病險補強。
迷思2》以申請理賠容易挑選重大疾病險
正解:能夠拿到一次給付保險金挹注醫療與生活支出,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有32.2%的受訪者投保重大疾病險的主因竟是「希望理賠簡單明瞭,只要拿診斷證明書就能申請」。這根本是本末倒置。因為重大疾病險的首要功能在於「拿到一次給付保險金,支付未來的治療與生活費用」,而不是理賠簡單、只要「拿診斷證明書就能申請」。況且保單條款上雖然載明保戶只要拿診斷證明書就能申請理賠,但是從實務經驗來看,理賠申請並沒有那麼簡單。
迷思3》選終身型保單,保費比定期型保單便宜
正解:定期型保單比終身型保單便宜,但是要注意總繳保費
有36.9%的受訪者認為,「年輕時買保障終身的醫療險,年繳保費一定比買定期型便宜」。但事實卻不見得如此,以重大傷病險為例,30歲買1年期定期型保單,保額100萬元,年繳保費不超過萬元,終身型卻超過3萬元。
不過,買定期型保單需注意,如果是1年期定期型險種,年繳保費會隨年齡成長,60歲後,每年保費漲幅變更大,且這類保單通常保障特定年期,保障期間若健康無恙,沒機會理賠的話,也拿不回所繳的保費。
因此,專家建議,若很在乎繳出去的保費都希望有機會拿回來、經濟狀況也寬裕的人,則不妨考慮還本型的定期醫療險。以第一金人壽「全新防癌險」為例,30歲男性、投保20年期、保額50萬元的年繳保費為2萬200元,除了提供為期45年直到75歲保單週年日的健康保障外,即使一生健康,但期間不幸身故的話,還可領回總繳保費,兼顧保障與還本,一舉兩得。
自己的醫療自己救,別讓下一代背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