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公益講座的緣起,這要從2015年12月26日週日於屏東五南文化廣場舉辦的一次講座談起,當時五南文化廣場屏東店的董店長透過總經銷商流文化的陳副總,輾轉問十力文化的劉老闆:「可不可以幫個忙,屏東很少演講活動,是否有作者願意去屏東分享?」頭髮長長、還在後頭綁個辮子的劉老闆跑來當面問我是否願意去分享,並表示無論時間成本或交通成本都很高昻,因此如果不願意,對方也能體諒,可以直接婉拒。
還記得當時狐疑地問了一句:「屏東很少演講活動嗎?」
劉老闆回答說:「是的,因為太遠了,很少有作者會到屏東辦活動,不符合成本效益,頂多是大出版社因為作者有地緣關係才會舉辦簽書會,順便賣書而已。」
劉老闆一開始也沒期待我會答應,只是想問一下,回頭婉拒屏東店,只是沒想到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對於一件沒有人想做的事情,到底能產生什麼正面效益,一種未知且神祕的期待感,當時沒多想就決定,那就去吧!
那一次的演講成果不能說非凡,但看著台下聽眾對於知識的高度渴望與滿足,發現這就是講者最大的成就與鼓勵。於是像上了癮一樣,隔年(2016年)3月又來到了花蓮政大書城,當地也同樣地缺少文化講座,也充滿著渴望知識學習的地方朋友。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皮凱提在書中提到了貧富不均惡化的困境,從書中的解說似乎只有透過「戰爭」剝奪了有錢人的財富,才是暫時緩解貧富不均的良藥;但我還是堅信,若能透過知識長時間,持續不斷的流動,讓偏鄉民眾也能接觸頂尖知識的權利與機會,藉此學習到非凡的知識,並賺取維持尊嚴的足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