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功課就投資基金
慘賠20%出場
2007年,26歲的晴尹研究所畢業,進入醫學中心當研究助理,當時起薪是每月3萬3,000元,其中1萬元貼補家用、1萬元母親則幫晴尹「跟會」(詳見名詞解釋)。另外,晴尹每個月固定撥3,000元買基金。她定期定額扣了半年,但半年過去,報酬率一直是負的,「我當時沒有理財的經驗,根本不知道微笑曲線的觀念!所以看到報酬率一直不好,我就不敢再扣款了。」晴尹表示。
小檔案_跟會
又稱「標會」、「互助會」,是早期社會流傳迄今的一項民間產物,是由急需資金的人集合親友的錢周轉。而常聽到有人說怕被「倒會」而不敢跟會,那就是會頭或跟會的人收了錢後就消失不見,投資者有可能損失前面已繳去的會錢,因此「被倒會」可說是參加互助會時最大的風險。
很多人說買基金的風險比買股票小,但只要沒做功課,一樣都可以算是「投機」。所以「投機」了半年,晴尹不再扣款,卻也沒有立即停損,鴕鳥心態地把那筆錢放了近一年才贖回,最終得到負20%的報酬率。
有了這次的經驗,晴尹驚覺,薪水少,根本存不快,但若想投資,不做功課就變成投機,賠錢的機率幾乎是百分百,於是她開始自學投資。晴尹剛開始並不知道如何有系統地學習,她到處看、到處和有經驗的人閒聊。在某次機緣下,她看到了由羅伯特‧清崎所寫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於是對房地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我剛好很想搬出去住,書裡面也提到,若能帶進現金流的東西叫做資產,所以我想透過房地產替我帶進現金流。」那時候,網路上的理財資訊並沒有這麼豐富,所以晴尹找了有關房地產的課程,只要假日有空,她每個月起碼會從台南坐車去台北上一次課。
因為是自由報名又要花錢的課程,身邊的同學都是對理財有興趣的人,晴尹跟他們交流後發現,股票其實是很好的投資工具。過去從沒想到要用股票累積資產嗎?晴尹解釋,因為父母親覺得股票很危險,所以只有透過存錢、跟會來累積資產。
「風險是來自於不了解!」晴尹強調,透過理財課程,她發現其實股市沒有這麼可怕,加上股票可以小額投入,也就是以零股的方式買賣,相較於房地產需要一筆較大的資金,更適合像她這樣初期沒有本金的人,所以她開始接觸股票的課程。
之後, 她每月只要有結餘, 就會買進大型公司,譬如統一(1216)、中華電(2412)這種比較穩定企業的零股。但是,她的報酬率雖然是正的,卻沒有讓她資產放大,事後她檢討,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缺乏「利用閒錢投資」的觀念,這也是年輕人初入股市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晴尹當時仗著自己年輕、每月有固定收入,於是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每月有結餘就全部買零股,身上的閒錢一毛不剩。每次遇到緊急狀況需要用錢時只好賣零股,因此實際上小錢獲利不多,再加上手續費等成本,資產一直都在10萬元上下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