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底開始,「股優於債」的聲音不斷傳出,不少專家建議投資人,應該把錢從債券市場轉出,放到股市當中尋求機會。而隨著景氣復甦、美國準備升息的消息出現,債券型基金投資人總是相當緊張,不知道手上的基金該怎麼辦。
股好?還是債優?我建議,還是要回到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因為股與債兩者扮演不同角色;再好好想想你的需求,兩者也各自適合不同族群。
買債與買股的道理滿相似的,債券在市場上的價格會有波動,買在低點,等到債券上漲賣在高點就可以賺到「資本利得(價差)」。但因為債券會有配息,所以買低賣高的投資人,就能賺到資本利得+配息;相反地,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就會出現資本利損,但會有持有期間的配息作為補貼。
債券型基金的2種買進目的與達成法
如果你一開始就買在歷史低點,總報酬想必會持續往上堆疊,因為不太有機會產生資本利損,利息也只會隨時間愈長而愈領愈多。
但如果一開始你就是買在歷史的高點,怎麼樣才能使總報酬率變成正的?我想,「時間」太重要了,因為隨著時間的增加領的息愈多,自然可以彌補一開始產生的資本利損。
況且如果淨值往上漲一些,那麼需要利用配息來填補這個虧損的時間也會短一點,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買債券型基金要釐清「目的」。投資人如果沒個基本概念,只是聽到哪檔基金的配息高,就往哪裡去,也不是聰明的選擇。
我簡單歸納投資人會設定的2種目的與達成方法:
目的1:買進之後,總報酬率一定要正
→達成方法:總報酬率=資本利得+配息
想要在買進之後,就持續享有正報酬,那麼一定要買在長期「低點」才能做到。
目的2:領取每月產生的現金流(配息),願意長期投資,且不在乎淨值波動
→達成方法:不管淨值高低點,買進就長期持有
就算買在高點,也可以利用長時間的配息補回來(若是碰到淨值突然暴跌,因無法容忍而贖回,馬上實現虧損,就再也沒有機會用配息補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