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型股票的特色是獲利平穩、本益比低、配息率高。每年賺的錢都差不多,所以今年或明年會賺多少,很好預測。缺乏想像空間,股價變化度也小,大約是每股獲利的10倍而已,股市不好,或許8倍就買得到;股市很熱,頂多12倍就差不多。
因為成長空間有限,不需要在設備上花太多,企業賺到的錢,大多用現金分給股東,因此非常適合用來存股票,當以後利息收入的來源。
因為股價不太漲, 媒體很少提這些公司, 像主機板的技嘉(2376)、華擎(3515)、微星(2377),電腦組裝的廣達(2382)、仁寶(2324)、英業達(2356)。這些公司,雖然已經不是高成長股,也不熱門,不會有驚天動地的發明,但是在經歷過產業大起大落後,大多數競爭者都已經倒了,他們還在,還能賺錢,就跟之前的績優傳統產業股相同。
這也是書上概念的應用:科技體有演化能力,適應甚至調整環境;好的企業也會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繼續繁衍。這些非品牌公司,經歷過筆記型電腦取代個人電腦的世代交替,正在克服蘋果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製造的新挑戰。
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風險,這些公司證明他們的演化能力還可以,不會被單一事件擊敗。有這樣的長壽生存基因,才可以提供股東們穩定的長期收益。
有對話能力的iPhone、拋除鍵盤的iPad、串起數億人口的虛擬國度Facebook,都在凱文的預測之中。除了蘋果電腦之外,掌握到凱文當年預測趨勢大潮的,還有亞馬遜(Amazon)跟谷歌這兩家網路公司。依照凱文描述的科技體演化觀念,亞馬遜原本只是網路書店,現在無所不賣;商品之外,最新的雲端服務這塊,業務也快速成長。他對趨勢的掌握,並未過時,複雜化與簡化這看似矛盾的發展,還在持續中。
從本書獲得的投資啟示:
1.業務穩定的成熟電子股值得長期關注。
2.低本益比、高配息是選股關鍵。
3.每年領息,勝過股價上漲的獲利。
小檔案_李挺生
本文作者擁有20年專業投資經歷,從外資投顧研究員出發,曾任基金公司產品規畫、基金經理人,2000年創設網路公司,從此脫離上班族生涯,改以創業者角度看投資。2005年赴上海,參與中國的公、私募基金運作,並涉足風險投資。作者自述,在這裡寫的,一定有理論根據、一定有人靠此發財、一定是作者自己繳過學費!但是修行在個人,祝大家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