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電腦的傳奇,是從音樂播放器iPod開始的,上市之後,把市面上成千上萬種的MP3音樂播放器產品全給打掛了。據說,當時要推出這產品的時候,公司內部人員非常恐懼。假如iPod結合音樂播放器與音樂資料庫的概念可行,那麼索尼(Sony)為什麼不做?Sony是不是在準備什麼祕密武器?iPod開賣之後,會被其殲滅(原文發表於2012.07.01)?
索尼公司發明了隨身聽,後來又創造PS家用遊戲主機,原來的電視又早被視為品質第一,它是20世紀消費性電子的巨人。而蘋果電腦,剛剛從破產邊緣被救回來,沒那打算直接去挑戰霸主。
後面的發展已經廣為人知,不到10年,蘋果改變了消費性電子產業,改變了通訊產業,也改變了資訊產業。原本不可一世的索尼連年虧損,換了好幾任執行長,但是每樣產品一碰到蘋果就敗陣。他們一定很想知道:怎麼會這樣?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寫了《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就在回答這類問題。
城邦相爭增強實力
歐洲後來居上以小勝大
四百多年前,不管用哪個標準,整個歐洲合起來,實力還是比不上大明朝。以當時西方最大成就—麥哲倫環繞地球一周來講,他帶領的艦隊,總噸位還比不上鄭和下西洋的一條船,兩者科技與工業實力差距,就是這麼懸殊。但最後勝利的,竟然是不起眼的歐洲小國,泱泱大國的中華,從那之後就節節敗退,直到現在才略有趕上的跡象。
為什麼起點低、資源少的西歐,能越過超級強權中國,取得世界發展的主導權?作者認為,分裂的歐洲,大大小小幾百個城邦,彼此間打來打去,又聯合、又對抗,玩了幾百年的飢餓遊戲,迫使在經濟、科技、軍事各方面,都必須要合理化,要有很高的效益才可能存活。這股根本的力量叫做「競爭」,大大提高西方世界的競爭力。
做為負面對比的大明朝,鄭和死後沒多久,自己把艦隊給滅了。不只把船拆到屍骨無存,還把相關設計圖也都燒了,就怕後代子孫也像明成祖一樣,想出國觀光旅行。這個16世紀的第一強國,只想要穩定,不想要進步,排斥任何改變,也就是排除任何「競爭」的壓力,最終就敗給他瞧不起的西洋夷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