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先生,我可以不要買ETF,直接從裡面選成分股投資嗎?」
在一次讀書會時,有一位網友提到這個問題,他是一位資深股民,對投資研究超過10年。
他認為投資台灣50這類 ETF,標的物和權重都蠻固定的,但如果能加上自己的經驗,設定更嚴格的選股條件,從中精選出5到10檔股票操作,績效可能會比直接買一整包0050更好。
他的思考方向是可行的,如果能將選股再優化,分散到50檔的績效不見得會優於集中在某5~10檔股票上面,或是改變投資的權重,很可能成效會更好。「像台灣50的缺點就是太集中在台積電和鴻海了。」他說。
以台灣50來說,因為是根據市值高低,去決定50檔股票的權重高低(誰買多一點、誰買少一點的意思),因此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台積電(2330)和鴻海(2317)就占了整個0050成分股40%以上的權重,而整個電子業和半導體產業就占了超過5成。
許多長期投資者會認為,雖然ETF的宗旨是風險分散,但這麼高比例的集中等於買了0050 ETF也是看美國蘋果公司的臉色。而第二大比例是金融股,主因也不是他們獲利強,而是資產多以及市值高。
自己製作一個勝過0050的投資組合有比較好嗎?其實並不容易
如果像這位網友所說,將0050成分股中每一檔的權重變得相同,成效如何呢? 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方案1:直接買0050 ETF
方案2:買0050 ETF的成分股,每檔都買1張
方案3:只買台積電(2330)
可以看到報酬的結果如下:
成效最好的是台積電,其次是0050 ETF,最差的是重新分配平均權重的0050成分股。
從這數字中我們學到幾件事:
1. 成效贏過0050 ETF並非不可能,但也並不容易
2. 單押一檔股票,有時候成效能夠大幅贏過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