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的想法很簡單,反正剩下多少錢,就是我賺的錢。在此之前,所有多出來的錢都得拿來賺錢,美其名「再投資」。這跟「碗很大,我們就會吃很多」的道理一樣,所有賺進來的錢都被歸類為「可以再投資」的碗,創業家就會毫不克制的使用。
結果變成,錢多的時候,說服自己是「必要支出」;錢付不起帳單的時候,就趕快去跑新業務,希望增加新收入。如果沒辦法增加,就借錢、刷卡,把房子拿去貸款,如此往復循環,手上永遠不會有「剩下的錢」,戶頭的存款一直是零。最後,公司費用實在付不出來,只能宣布倒閉了。
新會計公式:銷貨收入-獲利=費用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被教育的會計概念,」米卡洛維茲醒悟。他反問自己一個問題,創業是為了什麼、營收增加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可能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要能餬口。既然如此,能不能在收入進來時,就先把足以餬口的部分留下?於是,他把會計概念倒過來,變成「銷貨收入-獲利=費用」。
其實類似觀念一點也不新。一般有金錢概念的人可能都聽過,在薪水(營收)進來時,可以把它分成幾個基本帳戶,像生活費、固定支出(房貸、水電費)、旅遊基金等。創業家也是一樣,你的收入起碼要分成4種基本帳戶,獲利、老闆薪資、稅款、營業費用。
製圖:韋惟珊
收入,就是營收進來時得到的錢,之後要把錢分配到4個帳戶。特別要提醒的是,「順序」很重要,必須按照獲利、老闆薪資、稅款、營業費用的順序。如果剩下的錢,不夠支出營業費用,就代表公司在提醒你,你付不起這些費用,不能再亂花錢了。
另外,像獲利、老闆薪資等,會誘惑你把錢領出來變成費用的帳戶,必須要把它移到拿不到的地方。比如說,把密碼設成隨機長串,然後分成5段寫在小紙條上,再把小紙條分布在不同地方,讓你想拿錢時,非常困難。
獲利的數字,一開始可以設定成1%。舉例來說,當你拿到2萬美金(約合新台幣60萬元),就轉200美金(約合新台幣6,000元)到「獲利」帳戶。如果你能用2萬美金經營事業,用1萬9,800美金大概也能完成,是可行性極高的方案,但這件事卻會讓你對經營事業充滿信心,因為你的公司是有「獲利」的。
米卡洛維茲總結,大多數創業家本來就很優秀,所以,要改變的不是經營公司的行為,而是如何避免自己亂花錢。而透過「獲利優先模型」,費用再怎麼花,也不會影響「獲利」(公司)和「薪水」(家庭),讓創業的成功機率大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小檔案_經理人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
延伸閱讀
▶家中這6個「漏財擺設」你也有嗎? 這樣做愈整理愈有錢!
▶1年多存6萬》不用犧牲玩樂 選擇花錢的優先順序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