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0(0050)回檔跌破80元,該單筆買進,還是定期定額?在加權指數跌破萬點後,台灣50這檔ETF也跟著回檔跌破80元,有許多投資人覺得逢低加碼的佈局時機到了!但常被討論的一個議題是:該單筆買進或是定期定額買零股投入比較好?
筆者認為,就心理壓力層面來看,定期定額投入的壓力,還是會比較小,舉例而言,如果手中有100萬元,全數壓進去台灣50,如果價格快速下跌,很可能因為心理的恐慌,就減碼出場,但若是定期定額,分成每月5萬連續投入20期,這種存股的作法對多數投資人,應該較有可能持之以恆地執行。
不過,若是海嘯級的股災再次來臨,你忍得住持續執行定期定額買台灣50嗎?而長線下來,這項策略獲利的機率真的高嗎?今天筆者將用實際的回測數據,來和讀者分享。
首先,先釐清有關定期定額的概念
近年來定期定額的概念,成為許多銀行理專、投信業者,建議投資人採行的策略,定期定額是一種機械式的投資策略,無論標的價格上漲或是下跌,都不斷定期(通常是每個月)、定額(通常是數千元)地買進,當價格下跌時,可以買到的單位數(或股數)會更多,長期下來能夠將成本平均。
不過,定期定額投資法需要長時間地執行,如果追求一年報酬率要達到20%、30%,定期定額恐怕是難以做到,另外,也並非所有投資商品都適合定期定額投入,舉例而言,從歷史來看,道瓊指數雖然是不斷向上創高,但當中的30支成分股是不斷地在更換。
曾被股神巴菲特譽為「美國最佳企業」的奇異公司(GE.US)也已經退出道瓊指數成分股的行列,若非對個股基本面有研究,否則比較不建議定期定額投資個股,定期定額投資整體市場的指數型ETF較為安全。
道瓊指數月線圖
圖片來源:券商看盤軟體
0050倒閉、清算機率趨近於零,符合定期定額首要條件
定期定額的首要條件,就是倒閉、清算機率趨近於零,台灣50 ETF所追蹤的台灣50指數,在每年的3、6、9、12月,會進行成分股審核,在定期審核下,市值降幅大的公司將可能被踢除成分股,同時再納入市值上升的新公司。
例如:台灣50 ETF早在2003年就成立,但現在的股王大立光(3008),事實上是2011年6月才被納入成分股,曾風光一時的宏達電(2498)也被納入0050過,但在總市值下降後,仍在2015年9月被踢除,長期持有台灣50,等於不間斷地持有台股中市值前50大的公司,雖然當中的成分股可能變動,但台灣50倒閉、清算機率趨近於零。
0050零股成交量相對足夠
在今年(2018年)11月19日,筆者曾撰寫一篇台股ETF的比較分析文:<原文:ETF價格戰開打!這檔經理費僅需0.15%,CP值完勝0050(附ETF完整比較)> 當時即指出台積電(2330)權重過高的疑慮,但若要執行定期定額策略,必須考量到零股交易量的問題,而富邦公司治理(00692)有成交量偏低的痛點,因此若想採行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台股,筆者認為目前台灣50仍是首選。
台灣50(0050)金融海嘯期間回測
上述文章內容,我們都是在討論台灣50的優點,例如:倒閉、清算機率趨近於零、零股成交量相對足夠,但股市並非天天都上漲,必定會遇到修正的時期。筆者認為,一項策略在上線執行前,必須要先了解最大可能虧損幅度。
從月線圖的角度來看,2008年金融海嘯是目前歷史上台灣50修正最大時期,2008年1月2日,台灣50的開盤價為61.30元,2008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32.87元,股價接近腰斬。
以下分別定期定額、單筆投資兩種情況,於金融海嘯時期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做回測試算:
台灣50 ETF在2008年、2009年金融海嘯時期大跌
圖片來源:籌碼K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