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不是萬能,但是好公司買在低本益比,卻能讓你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即便預測略有失準,仍然能小賠保持本金,甚至小賺全身而退;相反地,如果好公司買到爛價格,一旦成長力道不如預期,下場往往就是套牢,如果運氣好一點,也只能得到長期的平庸報酬。這一週,我們就以生活類股中的好公司——佳格(1227)為例來說明。
這幾年生活類股當道,例如:統一(1216)、大統益(1232)、中華食(4205)、卜蜂(1215)、花仙子(1730)等,都受到投資人追捧,其實,在這些股票被大眾青睞之前,佳格可是當年生活類股中最亮的少數幾顆星之一。
雖然近幾年佳格已經鮮少被投資人提到,但是,在2010年~2011年,佳格卻是當紅生活類股,非常受到法人與散戶的青睞。2011年8月1日,佳格當年度除權息日的前一天,盤中創下141.5元的天價。如果以當年度的稅後淨利除以當年度除權息前的股本,每股盈餘(EPS)大概在6.6元(經股本膨脹後計算的當年度EPS為5.34元),換算本益比,約當21.4倍。坦白說,這個本益比水準,比起現在熱門股動輒30倍以上的高水準,實在算「親民」,只能說略高,還不到誇張,可是這家好公司買在這樣的本益比,下場卻是讓持股人得到長期持有的低報酬。
我們來試算一下當日以141.5元買進佳格的投資人,到了2018年12月25日的報酬。佳格算是積極配發股票股利的公司,這7年多下來,當時買進1股佳格者,經過股子生股子的計算,如今已經變成2.467股,這7年多下來,總共配發現金股利28元(為了簡化計算,現金股利不再投入買股)。
如果以141.5元買進佳格,持股長抱到2018年12月25日,以收盤價48.5元計算,還原這些年領到的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竟然只有147.65元,勉強解套而已。雖然本金沒有損失,但是卻白白浪費這些年的資本運用的機會啊,這還是一家品牌強大、經營很不錯的好公司!
細看財務報表,近7年,佳格稅後淨利的最高點出現在2015年,也就是說,在歷史最高價於2011年出現後,公司的營運仍然強健,但是,因為股本膨脹的關係,EPS有下行的趨勢(獲利成長追不上股本膨脹)。不過,Mo編之所以要選這檔股票為例,是因為這檔股票可能品牌強勢,本益比一向就比較高,以致於當2016年、2017年業績衰退之後,本益比依然居高不下,2017年上半年還創下最高市值,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開始感受到本益比修正的地心引力,邁入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