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說說股票。前面說了,買股票其實買的是股票背後的公司。股票收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股東分紅。就像前面舉那個文具店的例子,只要有盈利,那盈利中就有一部分錢是屬於股東的。另一個就是「低買高賣」帶來的收益。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是合理的」,即公司的股價反映了公司的價值。但事實上,某些因素會導致價值被低估或高估,投資者可以在股價低於公司價值時買入,在股價高於公司價值時賣出,從而獲取中間利潤。聽起來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好了:
比如說,你平時有喝綠豆湯的習慣,經常去超市買綠豆。突然有一天,有人聲稱「綠豆包治百病」,於是所有超市的綠豆價格瘋漲,從原來的10塊錢一斤漲到100塊一斤,你願意花100塊錢買嗎?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人聲稱喝綠豆湯會得癌症,於是綠豆價格暴跌到1塊錢一斤,你願意花1塊錢買嗎?
價值投資的基本原理就是上面的邏輯。如果你知道綠豆只是一種普通的食物,既不會包治百病也不能致癌,而且它只值10塊錢,就不會衝動消費。換作是公司,很多人就不懂這個道理了,綠豆(股票)漲價的時候他們覺得「漲價這麽快一定是好東西」,價格下跌的時候又恨不得趕緊賣掉。想一想,某金融App是不是經常在首頁給你推薦 「最近1個月漲幅XX」的股票/基金呢?
要判斷這支股票該不該買,是需要做很多功課的(真的是很多)。比如說要判斷一個行業的發展情況,因為有的行業相比其他行業更容易賺錢;有的公司一段時間低迷,一段時間發展不錯;要去讀公司財報,看它的主營業務、商業邏輯、盈利能力等等;還要看它的護城河,看賺錢能力是否可持續,是開兩天就倒閉了還是能長期存活。彼得.林區(Peter Lynch)說:投資股票是「藝術、科學與調研」的結合,只分析財報、只看行情或者僅憑直覺都難取得好的收益。
股票分析的基礎理論之前有給大家推薦過幾本關於財報和護城河的書。上次那幾本書看完的同學這次再推薦兩本:《偉大的博弈》和《戰勝華爾街》。尤其是《戰勝華爾街》,強烈推薦對股票有興趣的同學看看。
股市風險最低的投資應該是打新股(編按:此處打新股意思為抽股票)。 了。新股發行之前,你可以先去申購這支股票。然後會搖號(編按:此處搖號意思為抽獎),如果運氣好中籤的話,等到發行之日賣掉,就可以小賺一筆啦。之所以說「運氣好」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打新股歷史上還沒賠過,於是都去申購,反正我至今是沒中過…。
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歷史不能完全預測未來。一個好的投資策略就好比拋硬幣,別人的硬幣都是50%向上50%向下,你的那個硬幣比較特殊,可能60%向上(賺)40%向下(賠),可能放在較長時間來看(比如5~10年)你是賺了的,但並不是保證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100%盈利。
4.投資自己才是回報最高的
如果你學會了投資,年化收益能達到30%,已經是一個超級高的收益率了。
但是,要是你能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收入增長的速度可要比1.3倍快多了。如果你半年前關注我的話,一定是一步步看著我從「副業收入補貼生活」到「副業收入快趕上主業工資」再到「工資只占總收入的一部分」的。期間讀書、學習、寫作、考證的事情,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及過。學理財可以提升你的收益,而投資自己能增加你的本金。
理財作為一種技能,和學習任何知識一樣遵循刻意練習的法則。多學、多練、多思考,和比自己掌握的更好的人討論,這些都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通路。
正如在文章一開始說的,我學理財更多的是思維層面的收獲。一直覺得,30歲以前最重要的是「成長」而非「財富積累」,我現在所做的工作也好、理財也好、寫作也好,都是探尋自我的一個過程,是為了讓自己日臻成熟。學習投資是為了規避風險,同時也是為了正視風險,敬畏世界的不確定性。
從來不敢說教給誰什麽知識,只願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小小地總結一下》
1.如果你覺得學理財好麻煩,那就學一下記帳和存錢就可以了,至少能幫你擺脫月光。
2.介紹了好幾種投資商品,忘記的話拉到前面看一下它們各自的特點吧~
3.買股票就是買入一家公司成為它的股東,需要分析該公司的商業邏輯、盈利能力、護城河等等。
4.投資自己才是回報最高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懶人經濟學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小檔案_黃琛為
本名黃琛為,熱愛投資、背包旅行。
現任職於香港投資銀行(aka台勞)、懶人經濟學主筆。自大二開始接觸投資,研究標的包含基金、ETF、以及美股。希望能盡微薄之力,豐富讀者的投資閱歷與財商。
延伸閱讀
▶這輩子不是富二代,砍掉重練比較快?研究顯示:只有2成富人財產是靠繼承!
▶靠儲蓄險「養錢」年領24萬,45歲單親媽媽提早樂活半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