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是可以量化的》指未來能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
可口可樂就有良好的商譽,代表著企業長年經營累積出來的口碑,有著讓人「值得信任」的特性,然而,在會計學上,商譽是指在一樁併購案中,存續公司A願意支付的金額,大於被併購公司B淨值的部分,例如:A公司以10億元收購B公司,但B公司的淨資產只有8億元,剩下的2億元就是商譽。原因是看好併購後之後會產生的綜效,也許市占率提高、生產線更完善等,所以A公司願意支付較高的併購價。
商譽大增,其中可能有蹊翹
繼續上述的例子,A公司現在出價50億元,所以併購之後產生的商譽是42億元,這怎麼想都不合理,沒有人願意花過於昂貴的價格買東西,所以其中也許有私相授受的情況。接下來用案例分享,併購案產生的商譽若太高,反倒會成為後續經營的負擔。
如興(4414)併購案爭議不斷,引發股價重挫
台灣牛仔褲製造商如興(4414),在104年10月29日的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收購中國公司玖地(簡稱JDU)100%的股份,並且,隨後在106年7月31日交割完成,然而在併購期間發生爭議,檢調單位將進行搜索。消息一出造成市場恐慌,如興(4414)股價也重挫下殺。
最主要的疑慮:無形資產高估甚多
根據如興106年度的財務報表顯示,如興併購JDU共支付了約108億元,然而JDU的淨資產卻只有約48億元,商譽竟高達逾59億元,占整個併購案金額的55%,這也是爭議最大的部分。
還包含了約55億元的負債
仔細看一下JDU的負債,需要支付銀行利息的負債有:
1.短期負債47億元。
2.一年內到期之長期負債約3億元。
3.長期負債5億元。
總計約55億元。也就是說,如興花了逾108億元併購中,還包含了JDU的約55億元的負債。
圖片來源:如興財報
衡量「經營能力」的指標:總資產週轉率
公式: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
企業併購其它公司,一定是要產生綜效才是一筆好的買賣,所以,我們可以從總資產週轉率來檢視經營能力,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代表每1元的資產,可以為公司帶來多少淨利,所以愈高愈好。
例如,總資產為100億元,營收為120億元,資產週轉率為1.2=120/100,代表每1元資產可以帶來1.2元的營收,那為什麼不用EPS判斷就好了?因為要看投入的資金,才能知道績效好不好!
舉例來說,企業的EPS是5元,這樣只能讓我們知道今天公司的獲利情況,並無法評估整體績效,A公司EPS 5元是由50億元資產創造,而B公司經過併購後今年EPS 5元,但由300億元資產創造,你認為哪一間企業的績效比較好呢?肯定是A公司。
所以併購其它公司,也要評估日後的經營績效好不好,否則只是資產變大,並不會為公司帶來更優質的獲利。
如興(4414)總資產週轉率下降
如興在106年併購中國玖地(JDU),增加了超過59億元的商譽,商譽是屬於資產的一部分,總資產增加還必須能帶來更多的營收,才能算是一樁好的併購案,從圖中的每一季的資產週轉率來看,併購之後幾乎都比併購前的週轉率還差。資產增加,卻沒有發揮綜效帶來至少對等的營收,而且商譽不像是現金、存貨、不動產等可以賣出變現,這也是為什麼會造成投資人的隱憂...。
資料來源: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