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存指數」,報酬將比儲蓄險高更多
再以某家保險公司於2019年推出的2年期還本型終身險為例,假設前2年各繳200萬元,總繳保費400萬元,再過4年,進入保單的第7年度,每年可以領到總繳保費的3%,也就是12萬元,相當於每個月領1萬元,可以領到終身,類似月退俸的概念,聽起來的確相當吸引人。同樣地,我們可以想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
例如,有400萬元的預算,改成「存指數」,成果會如何呢?前2年分別投入200萬元,採用指數化投資,假設年化報酬率6%,2年本利和約為436萬7,200元(在Excel輸入:「=FV(6%,2,-2000000,0,1)」)。這筆錢放著不動,4年後約能累積到551萬3,400元(在Excel輸入「=4367200*(1+6%)^4」)。
假設這筆錢繼續放著不動,每年只從中提領增值的6%,那麼你每年也可以提領到約33萬元,相當於每個月可以領到約2萬7,500元,領到終身,永遠領不完。這樣算下來,「存指數」每個月的提領金額約是2年期還本型終身險的2.75倍,這筆551萬3,400元的本金也能傳給你的孩子、你的孫子,一樣可以領三代、富三代。
從5大需求評估購買儲蓄險的必要性
當你被儲蓄險、投資型保險的優點吸引時,請先冷靜,在掏錢出來之前,先問自己3個問題:值不值得買?不買會不會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而思考方式就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
需求1》為了儲蓄
銀行有「零存整付」,同樣有固定扣款、強迫儲蓄的功能,而且存款人不用支付佣金。況且銀行定存解約不會賠本。
需求2》單純想存錢
建議將錢單純放銀行定存或活存就好,隨時解約都能保本,不像儲蓄險在繳費期間內解約會損失本金。
需求3》為了領生存金
不如「存指數」,總市值與提領金額都會更高,這部分可以複習第3課的指數化投資(相關內容詳見第122頁)。
需求4》為了投資
同樣可以自己投資,「存指數」的費用成本更低,報酬也更好,投資人可以取得整個市場的長期報酬率。
需求5》為了讓家人得到保障
可以在「存指數」的同時購買定期壽險,保費更低廉,保障也更高。壽險的保障應該是買到足夠額度的定期壽險,例如:有一個5歲的未成年子女,就買1張15年期的定期壽險,保額300萬元;此外,如果還有20年的房貸共500萬元,就再買1張20年期的定期壽險,保額500萬元。不是每個人的一生都一直需要保險,肩膀上有責任時才需要。「想要」不等於「需要」!
永遠要記得,你支付的費用愈少,留在自己口袋的就愈多。「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投資歸投資」,不僅是本書宗旨,也是所有人理財時務必遵守的核心原則。(本文摘自《高效率理財術 教你存滿1000萬》第4課)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高效率理財術,教你存滿1000萬
▶用「存指數」養大頭期款,延後10年買房,資產至少增加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