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天有上課的學員,來信問到:「財報分析的課程講義中,有一個關於盈餘成長率的公式,雖然可以計算出1檔股票合理的本益比,並藉此推論合理的股價,但若公司盈餘配發率太高,是否就會造成盈餘成長率,或合理本益比失真的狀況?」
慶龍的回答:「當然會失真,所以此計算合理股價的方法,並不適所有股票,而根據實務經驗,通常比較適合套用在中小型、且股利配發較少(股利配發率在50%,甚至40%以下),公司還處在成長階段的標的。」
關於透過「盈餘成長率」來推算合理本益比與合理股價的教學內容,可參見如下:
一般而言,本益比是目前市場中最常見,用來定義一檔股票股價高低的財務準則,但本益比最大的缺點,就是本身並不會透露價格的合理性,換句話說,20倍的本益比是「高」?還是「低」?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因為如果用在5G概念股、生技族群,或許20倍的本益比仍處於低的狀態,但如果套用在食品股、或金融股上,可能就高不可攀了。
當然,上述評價的過程中,還需考慮到整體市場的本益比、主要競爭者的本益比,或著公司歷史的本益比等資訊,才能理出具有參考價值的頭緒。
為了解決合理本益比的難題,「股價盈餘成長率」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其著作《選股戰略》即觀察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的股價盈餘成長比僅有0.5(成長率是本益比的2倍),他會毫不考慮地進場逢低買股票,反之,如果一家公司本益比是成長率的2倍,那麼他情願帶著家人去拉斯維加斯度假,開心地花掉這筆錢,也不會傻到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
舉例來說,假設一家公司未來5年的盈餘成長率為30%,那麼合理的股票本益比就是30倍,反之,如果本益比掉到只剩下15倍時,不僅是絕佳的「買點」,更是投資人安心賺大錢的保證,因為買到了一家營運成長,股價又便宜的好標的;此外,本益比若來到60倍,就可視為市場過度追捧的超漲股票,隨時有股價泡沫崩跌的風險。
不過,在實務的經驗中,彼得林區所分享的這套評價邏輯,卻會牽涉到一個棘手的難題,就是要如何預估一家公司未來5年的盈餘成長率?畢竟目前全球產業發展的變化非常快速,許多時候連上市櫃公司的老闆CEO,甚至精通產業趨勢的分析師,都看不懂、抓不準,一般的外部投資人,又該如何精準預估公司未來5年的盈餘成長率,所以彼得林區的這套評價邏輯,從主觀或客觀的條件來看,確實都不容易達成。
幸運的是,在財報分析中有一個公式,可以稍微抓出1家公司「盈餘成長率」的輪廓,其計算公式為:
股東權益報酬 x(1-股利支付率)=盈餘成長率。
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台灣企業普遍都很喜歡配發現金股利,因此在盈餘配發率,動輒70%、甚至80%,已遠遠高於歐美企業的水準下,此計算合理本益比的公式,在台股投資中,確實非常容易出現失準的狀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小檔案_孫慶龍
學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英國艾克斯特(Exeter)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經歷:鑫圓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投資總監、《理財周刊》執行長
現職:《投資家日報》總監、致理科技大學財金系講師
延伸閱讀
▶法說會後,台積電可以入場了?艾蜜莉:目前股價仍在「昂貴價」之上!
▶基本面不好,股市還是上漲?歐洲股神:股市漲跌的關鍵只有2個,資金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