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每月配息的錢再回購,是否複利的效果較佳?」 、「還是直接買累積型的績效會更好呢?」
最近有朋友問了上述的問題,其實這也是許多人在投資上的矛盾抉擇(或矛盾期待),一方面希望配息能領多一些,另方面也希望本金能同步增值,但天底下有那麼好的事?
本篇以「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為例,分別就「AT累積類股」(累積型)及「AM穩定月收類股」(配息型)來做分析比較。此基金屬於平衡型基金,主要投資於北美區域,而股票、高收益債、可轉債等各占約1/3的比重(詳見下圖1)
圖1:基金投資內容
圖片來源:阿植聊理財
其中高配息的主要關鍵來源——「高收益債券」,絕大多是「非投資等級」的債券,讓近1年的年化配息率高達7%~8%,當然了,同時也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如下圖2)。有趣的是,在去(2020)年3月份第一波疫情爆發時,基金的淨值因持有股票部位而下跌較深,沒想到在美國推出「無限QE」之後,卻也因持有股票及高受益債券部位,讓淨值能快速上漲,股票、高收益債券的種種特質,在上漲與下跌之間表露無遺。
圖2:近1年的配息狀況
圖片來源:阿植聊理財
無論你所持有的基金在投資上有什麼過人之處,一旦遇到「系統性風險」,都無法倖免於難,例如2015年8月股災(中國股災所引起)、2018年10月股災(美中貿易戰)、2020年3月股災(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等,投資的標的都會先行回檔下跌,之後再因後續的情勢而有所回升(如下圖3)。
圖3:2檔基金的淨值差異(近9年)
圖片來源:MoneyDJ
每回看到投資的歷史走勢圖,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其實在下跌時,似乎也不用過於大驚小怪,反正之後都會漲回來。但事實上,一方面並非每檔都會「跌深反彈、恢復原狀」,另方面重點並非事後檢視時那麼的雲淡風輕,而是股災當下的氛圍,會讓你會有著隨眾人賣出的強烈心理壓力,否則,怎會有大幅下跌的走勢出現?
圖4:2檔基金的績效差異(近9年)
圖片來源:MoneyDJ
回到「配息型」與「累積型」這2款基金的比較,從圖4中可很明顯地看出,累積型的績效優於配息型,主因是將獲利持續滾入,可累積更多的股數或單位,長期若為持續上漲的表現,其績效會更顯突出;但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每個人在投資時不能只看「上漲」時,也要看「下跌」時所具備的抗壓性是否足夠。
累積型:長期累積獲利較豐,在2020年3月時的回檔高達40%。
配息型:每個月都持續領取因獲利而配出的現金,因此相較於累積型基金表現,在2020年3月時的回檔僅在20%左右。
至於該透過單筆還是定期定額呢?有些人說單筆感覺能賺比較多,但別忘了下跌時的殺傷力也不小。而定期定額看似能夠降低波動的風險,但當投資所累積的時間一長,可也類似於單筆投資(累積一堆股數或單位數),所以其實該選擇哪一款,或是哪種投資策略,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一切取決於你是否了解基金的特性,又喜歡哪一款特性的基金,很難找到本金會上漲、每個月又能配息,很難兩全其美。唯有了解基金的特性,再配合自己適合的投資策略,才有降低風險、增加獲利的可能。
圖5:不同類型的基金、ETF比較圖
圖片來源:MoneyDJ
其實,若真的喜歡長期累積的基金,還有很多更好的標的,不比較還沒有特別的感覺,一旦比較發現其差異甚大,圖5為除了累積型(黑線)、配息型(藍線)這2檔之外,另外增加單純美股的ETF(紅線)和全球股債平衡型基金(橘線),若沒有深入研究的話,很可能就直接挑選紅線的美股ETF,對吧?
事實上這4檔沒甚麼好比較的,因為就長期績效來看,報酬表現如下:
單一國家(尤其是美國)>區域型股債平衡型基金>全球股債平衡型基金>配息型基金
投資區域、投資內容不同,績效當然不同,而風險也就不同!你覺得自己最適合哪一種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阿植聊理財
小檔案_蔣竣植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
經歷:科盛科技部門主管
現職: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致理保險公司業務主管科技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財經部落客、保險公司業務主管
專長:收支管理、基金投資管理、負債管理、保險規劃、退休金規劃等全方位理財規劃
延伸閱讀
▶沒有雄厚資金的小資族,如何邁向FIRE生活?蔣竣植:想財務獨立,先做好這3件事
▶嫌儲蓄利息太少,可以一開始就把錢拿去做投資嗎?理財達人蔣竣植:越級打怪是理財大忌
▶窮人變得更窮是因為不努力?《窮人為什麼變得更窮》用經濟學角度,拆解金融運作的陷阱